地理位置
高梘鄉已於2013年三門縣鄉鎮行政區劃中和原珠岙鎮合併成新的珠岙鎮。原高梘鄉位於三門縣城西南,距縣城13.5公里,東毗珠岙鎮,南鄰臨海匯溪鎮,西北接天台洪疇鎮,東南為亭旁鎮,地處上三高速和甬台溫高速、天高線與甬臨線34省道交叉點。
全鄉區域面積為45.56平方公里,人口20423人,其中農業人口19553,下轄41個行政村,建有方下洋、金胡洋、界溪、洋塗四個工業園區,形成了橡膠、鉚釘、工藝品三大支柱產業。2003年被評為省“教育強鎮”、“東海明珠”文化鄉鎮。2006年被評為省民間藝術之鄉。2007年,全鄉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5.1億元,財政總收入5539.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2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85元。
發展建設
高梘鄉突破常規,發展效益農業,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建立了山岙藥材種籽基地;桐岩、高梘花色小水果基地;吳岙畜禽養殖基地,擺脫傳統農業束縛,增加農民收入。組建了100餘人的鄉村兩級農業服務宣傳隊伍,開通農技“110”,定期發布農情簡報。四是拓寬市場。與浙汪省中藥材研究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建成了鄉農技服務公司,發展訂單農業,解決農民後顧之憂。
高梘鄉按照工業強鄉的總體思路,貫徹“培育、改造、發展”六字方針,樹立工業經濟重中之重思想,營造合力扶工氣氛,內抓管理,外拓市場,搞好服務。全鄉現鄉內有企業216家,產值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8家;其中產值上億元的1家;有出口企業10家,獲自營出口權企業3家,已有15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產品銷往24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綜合實力已躍居全縣第二位。
旅遊資源
坐落在高梘鄉龍頭山麓的多寶講寺,群山環抱,古木幽深,始於東晉,敦煌僧曇猷創建,曾為天台山國清寺下院。清同冶年間僧吉靜重建。1997年新建宗喀巴大師殿,融漢藏建築風格為一體,法輪雙鹿,寶幢壯嚴,金碧輝煌,被譽為江南藏傳第一寺,是國內著名的密宗黃教道場。2001年動工新建的舍利塔,全部採用緬甸玉砌成,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