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揖三

1938年5月,在信陽加人中國共產黨。 1941年初,在抗日根據地黨校學習後,被分配至中共淮上地委所屬的懷遠縣從事民政工作。 1941年5月,被派回家鄉開展恢復蚌埠黨的地下組織工作。

高揖三(1909—1946),原名高維讓,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後樓村(時屬靈璧縣)人。考入省立五中讀書期間,開始接受革命思想,參加學生運動。1928年畢業回到家鄉任教後,以課堂為革命舞台,傳播革命道理,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抱負。九一八事變後,義無返顧地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並因此關押於蚌埠,後被家族保釋出獄。盧溝橋事變後,他決心投奔延安,獻身抗日疆場。途中,因戰時交通阻斷,在陝北雲陽的“青訓班”學習。結業後,經西安八路軍辦事處介紹,轉入山西侯馬“民大”四分校,後來參加河南潢川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學習。1938年5月,在信陽加人中國共產黨。此後,他在阜陽、蒙城等地從事統戰工作。1941年初,在抗日根據地黨校學習後,被分配至中共淮上地委所屬的懷遠縣從事民政工作。1941年5月,被派回家鄉開展恢復蚌埠黨的地下組織工作。11月,中共小蚌埠支部成立,任書記。小蚌埠支部成立後,他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對日軍占領下的蚌埠開展鬥爭和為抗日根據地服務方面。他經常組織人員在鬧市散發傳單,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傳遞勝利喜訊,揭露日軍罪行。一天夜晚,竟避過層層檢查,將傳單撒進警備森嚴的偽安徽省政府,引起日偽軍的騷動和恐慌。為打破日軍的經濟封鎖,他多次為抗日根據地採購戰略物資,組織黨員設法送到目的地。長期的艱苦生活和辛勤工作,使他積勞成疾,抗戰勝利前夕回根據地一面工作一面接受治療,1946年5月病逝。1949年,被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確定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