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北京的國家礦山公園評審會上,景德鎮高嶺礦山公園以86.67分通過國家礦山公園評審委員會的專家評審。2005年8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發文,確認首批28個“國家礦山公園”,高嶺古礦成為江西唯一的“國家礦山公園”。
2008年11月15日,高嶺國家礦山公園正式開園。
歷史
高嶺古礦從宋代開始開採,至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開採最盛,持續至20世紀60年代。高嶺土以其優異性能被引入瓷胎,使景德鎮制瓷原料與工藝發生了重大變革,陶瓷產品質量出現飛躍,達到了世界領先地位。而且大大推動了歐亞乃至世界制瓷原料與工藝的進步,是中國最早向國外傳播的重大科學技術成果之一。高嶺土聞名天下,高嶺隨即成了高嶺土和高嶺石礦物的命名地,是我國第一個世界通用的礦物的命名地。
高嶺古礦保存有大量的高嶺土礦殘體、古尾礦堆、古采坑、古采硐、古洗選池、運礦古道、古碼頭、古亭、古橋和古文獻、古瓷器等遺蹟,形成了反映當時采、選、運、銷一條龍,體系完整的古礦址、古商埠、古村落三位一體的綜合景觀。結合優越交通區位條件,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純樸的民俗民風和豐富的文化遺存,具有深厚的陶瓷歷史文化底蘊和極高的科學價值,是融科考、科普、旅遊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礦山公園。
園內景觀
高嶺山經過200多年的開採,留下來很多採掘遺址,古礦坑就是其中最為顯著的遺蹟之一。經考古調查發現,高嶺山的古礦坑有數百處之多,至今保存完好的有4處。一號古礦坑
一號坑開採年代為明萬曆至清乾隆年期間,有200年歷史。坑道全長約750米,寬20米--300米,尾沙平均厚度10米,估計尾沙量為127萬噸,若按出土率20%計算的話,則從該礦採掘出的高嶺土約有32萬噸。
二號古礦坑
二號坑全長1000多米,寬50米--200米,尾砂厚度為10米--30米,尾砂量約有442萬噸,若按出土率20%計算的話,則從該礦採掘出的高嶺土有110萬噸之多,是高嶺山中面積最大、採掘量最多的礦坑。
古淘洗槽
古代淘洗方法是先在山坡上挖好水槽,並在較平緩的地勢開挖3個淘洗池,池底及四壁均用磚或石塊砌成,池與池之間以溝槽相連,並設有閘板開關。石第一個淘洗池前方還需另設一排砂槽相連,以清除雜物。高嶺土採集後,放入水槽,利用溪水將其衝下。在此過程中,砂石和粗雜質沉於槽底,被高度為槽深一半的閘板擋住,而細土則化成泥漿通過閘板上部流入淘洗池。在淘洗池稍作沉澱後,又讓上部的泥漿流入第二個池子,再如法進入第三個池子,讓其充分沉澱,然後放掉清水。待3個池中的高嶺土經過3次沉澱成為稠密的泥塊後,取出晾曬至一定程度,最後製成規格一致和丕子(即磚塊狀的淨泥),每塊重約2公斤。
接夫亭
接夫亭又名“碑亭”。原亭始建於明朝,後被毀,現亭於1990年首屆景德鎮國際陶瓷節前重建。整座亭子古樸莊重,秀氣曲雅。亭中有一石碑,正面刻著“高嶺”兩個大字,筆法蒼勁,氣勢雄渾,為中國著名書法家何海霞先生所書。背面刻有高嶺遺址保護區介紹。
尾沙堆積物
礦工把淘洗剩餘的砂子稱為尾砂。進景區的路上,就覆蓋著厚厚的這樣的砂子。因尾砂中含有晶瑩明亮的白雲母,在陽光下會閃閃發亮,人們形象地稱之為“青山浮白雪”、“玉帶繞青山”。根據反覆調查和推算,高嶺山4個開採地段上,尾砂堆積面積約16萬平方米,總量750多萬噸中,堆積厚度最小5米,最大的近30米。現今幾百萬噸的尾砂堆上也長滿了植被。
高嶺古道
二百多年的開採使高嶺山古蹟遍布。高嶺古道始修建於宋代,距今已有近年歷史。它全長2.5公里,寬約2米,全部用麻石鋪砌而成,共有5600級台階。明清之際,礦工們就是通過這條路將一擔擔嶺土挑到東埠碼頭,然後裝船運往景德鎮,供瓷業生產使用。而如今古道上長滿了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