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之國-尼泊爾

高山之國-尼泊爾

高山之國-尼泊爾是指尼泊爾王國這個依偎於喜瑪拉雅山脈雄偉身軀下的國家,從地圖上看,很像坐落於中國與印度之間的一條臥蠶。因為其地形以山地為主,故稱其為高山之國。

高山之國-尼泊爾 高山之國-尼泊爾

尼泊爾王國這個依偎於喜瑪拉雅山脈雄偉身軀下的國家,從地圖上看,很像坐落於中國與印度之間的一條臥蠶。它地勢高峻,14.7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四分之三為山地,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240多座。更令人驚嘆的是,全世界海拔超過8000米的十大高峰有八座匯聚於此,故尼泊爾享有“高山之國”的美譽。
尼泊爾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已建國。公元12世紀前,尼泊爾先後建立了基拉底王朝、索摩王朝、李查維王朝等,13世紀建立了馬拉王朝。18世紀中葉,尼泊爾中西部甘達基河流域的廓爾喀人興起。1768年廓爾喀國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起兵攻占加德滿都,次年統一尼泊爾,建立起沙阿王朝,延續至今。沙阿王朝是世界尚存的最古老的王朝之一,現國王為賈南德拉·比爾·比克拉姆·沙阿·德瓦,2001年即位,系沙阿王朝第12代君王。
歷史上中尼兩國交往甚早,我國古代文獻、史冊、典籍中有許多關於尼泊爾名稱的記載,唐代稱“尼婆羅國”,《元史》中稱“尼波羅”,明代稱“尼八喇”,清代稱“廓爾喀”。
關於國名尼泊爾一詞的來源,至今為止仍存在多種解釋。一說這一國名是由印度裔居民所命名,Nepal源於梵文Nipalaya,是由Nipa(山麓)加Alaya(住所、家園)組成,意為“山麓的住所”;另說這一國名是由藏裔居民所起,是由藏語尼延泊爾(Niyampal)演變而來,意為“聖地”,也許因該國蘭毗尼系佛教始祖悉達多·喬達摩誕生之地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這個詞來自尼泊爾語方言尼瓦爾語,“尼”是中間的、“泊”是國家,“尼泊爾”就是中間的國家,因為尼泊爾位於印度和中國兩個大國之間而得名。
在尼泊爾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加德滿都過去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裡住著幾個牧牛人。一天,一頭母牛突然拒絕擠奶而跑進森林的深處。牧牛人剛要上前趕牛,母牛突然消失了。牧牛人立即挖地找牛,地下升起熊熊烈火,把他們吞噬了。離此地不遠的河谷里,住著一位叫尼的隱士,看到烈火趕來營救。尼撲滅了火焰,保護了大片森林。“尼泊爾”的“尼”指的就是那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隱士,“泊爾”是保護、搶救的意思,尼泊爾意為“尼隱士保護的土地”。
中國和尼泊爾一山相連,是有1400公裡邊界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一直和睦相處。早在公元406年,晉朝的高僧法顯就到過尼泊爾,據說他是訪尼的第一個外國人。兩年後,尼泊爾著名高僧佛馱跋陀應中國僧人智嚴之邀,來到我國的建業(今南京),居住多年,與法顯合譯佛經8部122卷,自譯佛經15部177卷,在中尼友好發展史上首開先河。我國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也曾到過尼泊爾,《大唐西域記》一書中關於尼泊爾的描述如今寫進了尼泊爾歷史。尼泊爾著名的建築藝術家、雕塑家阿尼哥於公元1260年來到中國,先到西藏後入京,為官40餘年,在中國建造了許多極具尼泊爾風格的建築,並為中國培養了不少優秀工匠。保存至今,為北京人所熟知的西四妙應寺白塔就是他的傑作。
圖為加德滿都最著名的廣場——杜巴廣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