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山[安徽農業大學教授]

高俊山,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系副主任、植物生理生化功能實驗室主任,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帶頭人助理。1998年7月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被免試推薦為本校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研究生,2001年7月獲安徽農業大學農學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2003年12月留學日本,2008年3月獲東京農工大學生物工學專業博士學位,先後在東京農工大學遺傳研究中心和東京大學生物生產工學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在作物遺傳育種、動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學、細胞工程及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等領域具有一定的專業特長。現階段主要從事昆蟲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棉花種質資源創新及纖維色素形成機理、植物與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和信號轉導途徑、植物礦質營養吸收與運輸的分子機制、特色藥用植物的組織培養及次生代謝途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近幾年來,在國際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0多項,授權發明專利5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94年9月-1998年7月安徽農業大學農業學院農學專業農學學士
1998年9月-2001年6月安徽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農學碩士
2005年4月-2008年3月日本東京農工大學生物工學專業農學博士
工作經歷:
2001年7月-2003年6月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理教研室助教
2003年7月-2003年12月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生理教研室講師
2008年4月-2008年11月日本東京農工大學基因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2008年12月-2009年9月日本東京大學生物生產工學研究中心特任研究員
2009年9月-至今 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系

主講課程

植物生理學、細胞工程學、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高級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理生化研究進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從事植物生理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細胞工程,以及作物遺傳育種等領域的研究。目前主要進行棉花新品種選育及種質資源創新,植物與病毒相互作用的分子機理和信號轉導途徑,植物礦質營養吸收與運輸的分子機制,主要藥用植物的組織培養等方面的研究。

主講課程

(1)基於國際化辦學高校生物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2012年安徽農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

(2)《植物生理學》雙語課程建設與實踐,2011年安徽農業大學質量工程項目。

(3)《植物生理學實驗》多媒體課件研製,2010年安徽農業大學多媒體教育軟體重點項目。

(4)植物生理學教育型與研究型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討,2009年安徽農業大學教學研究項目。

主要貢獻

承擔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家蠶i-lem突變基因的精細定位及其抑制lem幼蟲黃體色的分子機理(31672497),2017.1.1-2020.12.31。

2. 安徽省科技廳一般性轉移支付科技項目,綠色生態杭白菊種植模式的推廣與示範,2016.7-2018.6。

3. 安徽省菸草公司科技項目,基於分子標記的菸草青枯病抗性基因鑑定體系構建的研究(20140551005),2015.6-2017.5。

4.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百脈根Mo轉運蛋白基因克隆及功能鑑定(KJ2013A117),2013.1-2014.12。

5.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豆科植物Mo轉運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研究(20123418120001),2013.1-2014.12。

6. 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新型TMV抗性基因的克隆與功能鑑定(11040606M67),2011.1-2013.12。

7. 安徽省第四批“115”創新團隊帶頭人助理,豐產優質多抗棉花新品種選育及關鍵技術研究創新團隊(皖人才辦【2011】2號),2012-2016。

8. 科技部973計畫前期項目子課題,基於高產氮高效協同的水稻品種碳氮代謝關鍵調節因子研究(2011CB111506),2012.1-2014.12。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家蠶BH4選擇性合成途徑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31572468),排名第二,2016.01-2019.12。

10.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棕棉生物技術輔助育種及新品系選育(KJ2012A117),排名第二,2012.01-2013.12。

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家蠶β-FFase 同源基因的表達差異與昆蟲食性相關的功能(31172270),排名第二,2012.01-2015.12。

12. 安徽省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家蠶重要體表色素墨蝶呤的提取與套用研究(10040606Y16),排名第二,2010.1-2011.12。

主要論文

1. Cloning, expression and enzymatic properties analysis of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gene from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 2012,39(11): 10285-10291.

2. 植酸酶降解豆粕粉與玉米粉釋放有效磷條件的研究. 糧食與飼料工業.2011,12:46-47.

3. 論以科研促進植物生理學課堂教學. 現代農業科技.2011,10:20-21.

4. 棕色棉與白色棉縮合單寧單體兒茶素動態變化的比較. 植物生理學報.2011, 47(7):685-690.

5. 棕色棉與白色棉雜交F1代吐絮期光合特性的雜種優勢研究.棉花學報.2011, 23(4):323-328.

6. Characterization and cloning of TMV resistance gene N homologues from Nicotiana tabacum.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0,9(47):7998-8006.

7. Identification of a Tobacco mosaic virus elicitor-responsive sequence in the resistance gene N. Ph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09,73:101-108.

8. The TIR-NBS but not LRR domains of two novel N-like proteins are functionally competent to induce the elicitor p50-dependent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07,71:78–87.

9. 不同組織培養途徑對小麥再生能力的研究。雷射生物學報,2003,12(6):406-411.

10.不同培養基對小麥幼胚再生能力的影響。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3,30(1):6-9.

11.植物轉基因技術和方法概述。安徽農業科學,2003,31(5):802-8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