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計算

高中地理計算

高中地理常用公式盤點 時區 區時 地方時 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日出、日落時刻 正午太陽高度

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餘數。

如果餘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餘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鐘、經度1分/4秒鐘) ,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

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極晝極夜的範圍

=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某地晝長

=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某地夜長

=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台北時間 (2)晝長=(12-日出地的地方時)*2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

: (x-1)·h≤H<(x+1)·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

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注意:比例尺本身沒有單位,但計算時要注意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先換算統一。 比例尺大小實際上是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數值上表現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縮小或放大是距離的縮放、並非面積的縮放。 圖上距離往往需要在地圖上量取。

實際距離

(1)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2)在經緯網圖上:

經線上跨緯度1度=111千米

緯線上跨經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緯度

外流區的降水量徑流量蒸發量降水量

=徑流量+蒸發量

耕作制度、複種指數與墾殖指數

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措施的總稱。複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而墾殖指數則是一國或地區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與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別反映出某地農業生產力水平、耕地重複利用和開發的程度。

耕地比重

=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該地常住人口(人)/該地土地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該地常住人口數/該地耕地面積

人口增長率

人口自然增長率=(某時段末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該時段初人口數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總人口/總人口

人口計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數與平均人口之比。 計算公式:出生率=(年內出生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死亡率

:指一定時期內人口死亡人數與同期平均人口數之比。

增長率

:指一年內人口自然增長數與年平均總人數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於說明人口自然增長的水平和速度的綜合性指標。 計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長率=年自然增長人數/該年年平均人口數)×1000‰。

總和生育率

:指一定時期育齡婦女各年齡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數表示。反映育齡婦女在15至49周歲總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為如果一批婦女按照目前各年齡的生育水平度過整個生育期,則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數。

總負擔係數

指被撫養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撫養人口指0—14歲和65歲以上的人口。

性別比

性別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數與女性人數之比。通常用每100個女性人口相應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性別比是106:74。 25.人口算術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術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總面積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個國家的總人口與可耕地面積之比。

實例

青雲花園(38°N)是一所集歐美建築精華的住宅小區,設施齊全,豪華典雅。小區由西區、東區及環繞區組成。西區分布有住宅樓8棟,每棟樓有20層,約80米高,樓距約60米;東區為一大型花園,設有游泳池及一些娛樂設施;環繞帶分布有車道、綠化帶等公共設施。當地人們購買踴躍。然而一年以後,一些住戶要求開發商賠償損失,並由於協商不好,將其告上法庭。糾紛產生的原因是由於這些用戶冬季室內接受不到陽光的照射。開發商百般狡辯,但住戶們拿出了強有力的證據,終於打贏了這場官司,拿到了應有的賠償。 (1)根據所學的知識及上述材料,你能說一說住戶們拿出了什麼強有力的證據嗎?

(2)針對上述情況,如果從考慮讓住宅獲得充足的太陽光照的角度,你認為住宅樓群應怎樣布局為好? 解析:

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使得地面的正午太陽高度角在一年中發生著有規律的變化。在一年中,夏至時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冬至時最小。只要在冬至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的時候,陽光能夠照射到室內,那么在其餘的時間裡,房間內都會得到太陽光的照射。

(1)如下圖,當正午太陽高度角為α,A樓高為M,樓距為N時,B樓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對於青雲小區(38°N)來說,正午太陽高度值最小時(冬至日)應為: α=90°—緯差

=90°—(38°+23°26′) =28°34′

那么,它的樓距應為: N=M·cot28°34′ =80×1.837 =146.96(米)

而青雲小區的樓距實為60米,顯然是由於青雲花園的樓距太近(或者說樓層太高)造成了低層住宅的光照不好——這就是住戶們打贏這場官司的有力證據。

(2)如果小區的規劃區面積足夠大,可以考慮降低樓層(多蓋幾幢)、拉大樓距的辦法;如果小區的規劃區面積不允許,則可以採用錯落有致的辦法來布局。同時,也可以考慮把住宅樓的走向定為與子午線成30°~60°夾角的走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