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叉形截骨術

髖關節叉形截骨術用於髖關節損傷的手術治療。髖關節貝氏截骨術是在頭頸切除基礎上,再行股骨粗隆下楔形外展截骨,治療退行性髖關節炎可獲得較好的效果,但仍有術後肢體短縮較多和常有外旋畸形,出現“八字腳”的缺點。陳景雲對貝氏手術進行了以下改進,糾正了貝氏術後的股骨外旋,使其步態得到改善,稱為髖關節叉形截骨術。

麻醉方式

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術前準備及術前注意

1.術前準備

術前套用抗生素,進行無菌準備;術前患肢應牽引治療一段時間,或先行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松解後再牽引。

2.術前注意

髖關節周圍皮膚應當柔軟,具有伸展性,血運要良好,為此術前要進行適當的理療、體療、按摩,以改善關節周圍的皮膚和肌肉條件。

適應證

髖關節強直,尤其是非功能位強直者;損傷後髖關節功能障礙,如陳舊性股骨頸骨折、陳舊性髖關節脫位、創傷後髖關節畸形強直者;繼發於先天性髖脫位、扁平髖和股骨頭骨骺滑移的骨關節炎,伴嚴重疼痛者;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失敗者;結核、化膿性炎症後髖關節畸形或疼痛者。

禁忌證

兒童;患肢肌肉萎縮,經過一段物理治療或體療後,其肌肉收縮力仍不能改善者;過於肥胖患者;髖關節結核或化膿性髖關節炎,臨床未治癒者。

手術步驟

手術大體步驟:①切口始於髂後上棘與股骨大粗隆頂點連線的外2/3。②將關節囊T字形切開,並切除關節囊進入髖關節,顯露出股骨頭頸和髖臼邊緣。③先將股骨頭脫位,再沿粗隆窩至股骨頸下緣中點將股骨頸截斷,然後切除關節唇,先用髖臼鑿清除髖臼內圓韌帶及脂肪組織,再用髖臼銼將關節軟骨及其病變清除,直至軟骨下骨。④確定小粗隆的位置,在小粗隆下1~1.5cm處向上斜行截骨,使截骨線與股骨幹約呈45°。⑤將股外側肌縫合原處,然後分層縫合。

術後併發症

患肢短縮畸形。

術後護理

術後護理將患肢放在托馬斯架上,使髖關節處於功能位,患肢外展25°~30°,中立位牽引。牽引重量為4~6kg,使髖臼與小粗隆間保持一定距離。術後4周開始護理帶著牽引做髖、膝關節功能鍛鍊,6~8周時攝X線片。截骨處癒合後,即可去除牽引,進行髖關節外展內收運動,並拄雙拐下地活動,一般3個月後可棄拐行走。

術後飲食

多飲水,新鮮水果蔬菜,高蛋白、高維生素、高含鈣質食物。應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麵條湯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為佳。給予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如各種粥類、米湯等。

手術影響

髖關節活動受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