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傳急腳遞

驛傳①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 驛傳的公文傳遞舊時有三個級別,分別叫做步遞、馬遞、急腳遞。 熙寧年間,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同古代插羽毛的緊急軍事文書。

原文

驛傳①舊有三等,曰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最遽②,日行四百里,唯軍興③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④也。以木牌朱漆黃金字,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里。有軍前機速處分⑤,則自御前⑥發下,三省、樞密院莫得與⑦也。

注釋

①驛(yì)傳:指古代使用車、馬傳遞官府文書。驛:古時供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也叫驛站。
②遽(jù):急。
③軍興:軍事行動開始或戰爭開始。
④羽檄(xí):相當於羽書,指古時徵調軍隊的文書,上插鳥羽,表示文書緊急,必須迅速遞送。檄:古代官府用以徵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
⑤處分:處理,處置。
⑥御前:皇帝座位之前,指皇帝所在之處,這裡指宮廷內。
⑦與:參與,過問。

譯文

驛傳的公文傳遞舊時有三個級別,分別叫做步遞、馬遞、急腳遞。急腳遞是最快的,每天要行四百里,只在軍隊行動有戰事時才使用。熙寧年間,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同古代插羽毛的緊急軍事文書。這種急腳遞用紅漆黃金字的木牌,光亮耀人眼目,隨驛馬飛馳有如閃電,望見的行人無不躲避,每天能行五百多里。如果有軍事前線需要緊急處置的機密事項,則金字牌自皇帝御前直接發出,三省、樞密院也不能參與。

出處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