駢馳 | |||||
拼音: | |||||
解釋: | 1.並駕而馳。 |
相關詞條
-
駢
形聲。從馬,並聲。本義:兩馬並駕一車。
作動詞的意思 作名詞意思 -
駢石
駢石拼音:pián shí解釋:1.指兩兩並連之石。詞語分開解釋: 駢 : 兩馬並駕一車:駢馳。 兩物並列,成雙的,對偶的:駢句。駢儷。駢文。駢體。駢枝。 石 : 構成地殼的礦物質硬塊:石破天驚(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
-
駢賦文
駢賦,又稱“俳賦”。“駢”即對偶的意思,其特點是通篇基本對仗,兩句成聯,但句式靈活,多用虛詞,行文流暢,詞氣通順,音韻自然和諧,駢賦的體制特點是,通篇對...
駢賦文 相關連結 -
駢[中國漢字]
駢是一個漢字,讀音是pián,本義“兩馬並駕”,引申含義為成雙成對,聚集等。通“胼”,又為姓氏。《說文》有記載:駢,駕二馬也。
部首筆畫 詳細釋義 古籍解釋 -
駢進
駢進是漢語辭彙,拼音p jìn,解釋為並排行進。
基本信息 出處 -
辭賦家
基本概念 辭賦家 辭賦家,包括古代和當代兩個部分。古典辭賦家,起源於戰國屈原前後,結束於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現代辭賦家...
基本概念 歷史源流 歷史沿革 類別區別 文學地位 -
880年
)婺(今浙江金華)、睦(建德)等州。高駢遣其將張璘渡江南下,四月,攻陷饒州,在大雲倉擊敗黃巢軍。黃巢利用高駢驕矜狂妄,急於立功,以及敵人的內部矛盾,一面賄賂張璘,一面向高駢假意乞降,有意麻痹敵人。當高駢遣散各道軍隊後...
中國紀年 歷史大事 通鑑記載 -
866年
,遇王晏權與監軍船來,遂藏於小島,待其船過,馳至京師。懿宗得捷大喜,加駢...海軍節度使 鹹通七年(八六六)十一月,懿宗以高駢收復交趾(今越南河內),詔於安南置靜海軍節度使,以高駢為首任節度使。駢重修築安南城,周長三千步...
中國紀年 歷史大事 通鑑記載 -
875年
節度使高駢為西川節度使。駢行至劍州(今四川劍閣),先遣使者命開成都諸門,放百姓出城。部下有人諫阻,以為蠻兵逼進成都,萬一馳突,將有不測。高駢以為...)揭竿起義(一說起義發動於乾符二年)。高駢擊退南詔兵乾符元年(八七四)冬...
中國紀年 歷史大事 通鑑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