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
sìmǎㄙㄧˋㄇㄚˇ駟馬(駟馬)
意思
駟馬」指古代用四匹馬拉的車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原出於《論語‧顏淵》,指一句話說了出口,即使用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來。比喻說了出口的話,難再收回。 春秋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做棘子成。有一天,棘子成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質就夠了,乾麼還要有文彩呢?」子貢說:「您這樣說是不對的。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已經說出口的話。本質和文彩是同樣重要的。讓我拿皮草來舉例解釋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們的區別,既在本質,也在文彩,如果把這兩類獸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來就像犬羊皮了。」
子貢認為,說話要深思熟慮,因為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後人就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
(1).指駕一車之四馬。《老子》:“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晏子春秋·內篇雜上》:“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宋王安中《次韻和彭少逸送晁以道》:“輕車駕駟馬,邂逅王良造。”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九》:“但如到星期二夜為止並無痛哭流涕之抗議,即以默認論,雖駟馬也難於追回了。”
(2).指顯貴者所乘的駕四匹馬的高車。表示地位顯赫。唐許渾《將赴京師留題孫處士山居》詩之一:“應學相如志,終須駟馬回。”宋蘇舜欽《韓忠憲公輓詞》之一:“他年還駟馬,餘德在高門。”明高啟《東門行》:“仗劍當遠去,不乘駟馬不復回。”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楚)平王遺鄢將師為使,駕駟馬,持封函印綬,往棠邑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詞 目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發 音: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
釋 義: 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出 處 :《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用 法 :複句式;作謂語;指說話算數
示 例: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豈有翻悔之理!(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
近義詞: 言而有信、一言既出,金玉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