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體重25至35噸。駝背鯨魚是澳大利亞觀鯨業的中流砥柱,該產業每年可從中獲利3億美元。駝背鯨魚以其躍出水面姿勢、超長的前翅與複雜的叫聲而聞名。全世界各大海洋都有駝背鯨魚的蹤跡,是賞鯨者的最愛之一。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鯨目 Cetacea
亞目:鬚鯨亞目 Mysticeti
科:鬚鯨科 Balaenopteridae
屬:座頭鯨屬 Megaptera
種:駝背鯨魚 M. novaeangliae
形態特徵
成體駝背鯨魚平均體長雄性為12.9米,雌性為13.7米,最大記錄雌性18米。體重25—35噸。體肥大,上頒廣闊,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線,以及上下須兩側有瘤狀突起。背鰭較小。
位體後身長的2/3處。鰭肢很長,約為體長的1/3,為鯨類中最大者,其前緣具不規則的瘤狀突如鋸齒狀。尾鰭寬大,外緣亦呈不規則鉗齒狀。臉面褶溝較少,約14—35條,由下頒延伸達臍部。背部黑色,並有黑色斑紋,腹部黑色或出色,體包個體變異較大,鰭肢上方白色部分多於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鰭腹面白色,邊緣黑色。口大,進食時上下頜間特殊韌帶結構可使口張開90度的角度。鯨鬚每側有270—400片,須板和鬚毛皆黑灰色。呼吸時喚起的霧柱粗矮,高達4—5米。深潛水時露出巨大的尾鰭,常將體軀躍出水面,或側身豎起一側鰭肢。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泅游。
群體結構
駝背鯨魚是有社會性的一種動物,性情十分溫順可親,成體之間也常以相互觸摸來表達感情,但在與敵害格鬥時,則用特長的鰭狀肢,或者強有力的尾巴猛擊對方,甚至用頭部去頂撞,結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鮮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慢,每小時約為8—15公里,在海面緩緩遊動時,就像一座冰山一樣,身體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時又象是一個自由飄浮的小島,人們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體。游泳、嬉水的本領十分高超,有時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後突然破水而出,緩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鰭狀肢到達水面時,身體便開始向後徐徐地彎曲,好像雜技演員的後滾翻動作。
它可以鑽入水中快速潛水遊動,僅用幾秒鐘就消失在波浪之下,進入了昏暗的深淵。露出水面呼吸時,從鼻孔里會噴出一股短粗而灼熱的一種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氣體,把周圍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為壯觀的水柱,同時發出洪亮的類似蒸汽機發出的聲音,被稱之為“噴潮”或“霧柱”。有時它還興奮得全身躍出水面,高度可達6米,落水時濺起的水花聲在幾公里外都能聽到,動作從容不迫,優美動人。在它的皮膚上不僅常附著藤壺和茗荷等蔓足類動物,而且攜帶著許多諸如鯽魚一類有吸盤的動物,加起來足有半噸重之多,然而這似乎絲毫也不影響它的行動和情緒。
生活習性
駝背鯨魚結群不大,多成對活動,性情溫順,同伴間眷戀性很強。每年進行有規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餌,冬季到溫暖海域繁殖,現下洄游期不進食。游泳速度較慢。主食小甲殼類和群游性小型魚類。常發出類似“唱歌”的繁雜聲音,為動物學家所關注。
進食方式
駝背鯨魚進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衝刺式進食法,將下齶張得很大,側著或仰著身子朝蝦群衝過去,然後把嘴閉上,下齶下邊的折皺張開,吞進大量的水和蝦,最後將水排除出去,把蝦吞食;第二種方法叫轟趕式進食法,將尾巴向前彈,把蝦趕向張開的大嘴,這種方法也是只有當蝦特別密集時才適用;第三種方法是從大約15米深處作螺鏇形姿勢向上遊動,並吐出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使最後吐出的氣泡與第一個吐出的氣泡同時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種圓柱形或管形的氣泡網,像一隻巨大的海中蜘蛛編結成的蜘網一樣,把獵物緊緊地包圍起來,並逼向網的中心,它便在氣泡圈內幾乎直立地張開大嘴,吞下網內的獵物。
這種捕食方法,同捕魚者用兩隻漁船拉曳大型漁網,逐漸迫使魚蝦接近水面,然後一網打盡的情景一樣。當獵物數量稀少時,駝背鯨魚常常單獨或僅有2—3隻在一起覓食,而當獵物數量很多時,便形成8隻左右的較大群體,有時不同群體之間還會互相爭食。因此,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種類,也會直接影響駝背鯨魚的數量。
繁殖
駝背鯨魚的配偶為一夫一妻制,雌獸每2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約為10個月,每胎產1仔。當雌獸帶著幼仔時,往往另有1隻雄獸緊跟其後,它的任務是對入侵的其他鯨或小船進行攔截,不過要是遇上兇惡而狡猾的虎鯨時,它就無能為力了。像其它哺乳動物一樣,雌獸用乳汁餵養幼仔,乳汁由乳頭自動擠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發育很快,每天體重可以增長40-50千克,更令人嘆服的是雌獸在哺乳期間為幼仔的成長提供一切營養,而它自己卻很長時間沒有吃東西了,直到幾個月以後才開始尋找食物。雌獸與幼仔之間也常常是溫情脈脈的,幼仔用兩鰭觸摸著雌獸,有時好像是抓在雌獸的身上。駝背鯨魚的壽命為60—70年。
神秘趣聞
在鯨類王國中,駝背鯨魚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奇鯨了。它不僅外貌奇異、行蹤神秘,而且智力出眾、“歌聲”悅耳。聽覺敏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學家、音樂家、攝影師的鐘愛。
駝背鯨魚有一個很特殊的彼此拍打和跳躍的動作,它們用自己特有的鰭狀肢或寬薄的鯨尾葉去拍打同夥,或者互相觸體跳躍。對此人們有種種猜測:有的人說是一種發情表現,有的人說那是發怒產生的,還有人說這純粹是天性愛好。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至今仍是個謎。
駝背鯨魚還是個一流的表演能手,1977年春天,美國將駝背鯨魚的歌聲同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聯合國60個成員國55種不同語言錄進同一張唱片裡,足見它們的歌聲身價之高!
保護現狀
在19世紀中以前,全球駝背鯨魚的數量達到150,000條,但在之後的一個世紀裡,人類大規模進行商業捕鯨活動,過度捕殺駝背鯨魚令駝背鯨魚在1966年的數量只剩下僅僅20,000條。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格禁止所有商業捕鯨活動,令駝背鯨魚倖免於當時絕種。20世紀駝背鯨魚的種群數量正在持續增長,但直至2008年底仍只回升至35,000條,不足十九世紀中以前的四份一。保守估計有11,600條駝背鯨魚生活在大西洋、7,000條在太平洋和約17,000條在南半球。
中國黃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雖然如此,它也無法平靜地生活,除了人類的獵殺外,世界性的觀鯨旅遊活動也越來越多,形成對駝背鯨魚生活的新的威脅,遊客們產生的喧鬧聲干擾了駝背鯨魚的覓食活動,拋棄的大量塑膠食品袋等廢物被駝背鯨魚誤食後積聚在胃腸里,來自大型船隻螺鏇漿的拍擊聲更是使它無法平靜下來。
日本政府2007年12月21日宣布,日本捕鯨船隊將不再於南極洲海域的捕鯨活動中捕殺駝背鯨魚,這是日本四十年來首次放棄捕殺駝背鯨魚,國際社會對此表示謹慎的歡迎。
“聖杯”場景
2009年7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拍攝到一隻母駝背鯨幫新生幼仔第一次呼吸的驚人場面。這種場景非常罕見,被稱為觀鯨人的“聖杯”。
西澳大利亞鯨魚研究中心的這些海洋學家表示,他們吃驚地發現,那隻母鯨在小鯨的下面遊動,把那隻小鯨托出水面,讓它的呼吸孔露出水面。科學家科特·傑內爾表示:“我們經過20多年的研究,終於看到這種令人敬畏的奇景,著實感覺非常震驚。”
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駝背鯨周圍的海水被血染紅,這說明那隻母鯨剛剛在遠離西澳大利亞的遷徙途中生下了這隻鯨寶寶。傑內爾的妻子和同事米徹林柯說:“那隻小鯨顯然想繼續呆在水面上呼吸,它在母鯨周圍逆時針方向遊動,只有鼻尖露出水面。當母鯨把它重新放入水中時,它的小尾巴開始拚命地拍打起來,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孩被放入浴盆時的憤怒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