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58年。隨著一聲悠長的汽笛聲,滿載著上海支援寧夏文教大隊的列車緩緩地駛離了上海站。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已經有五個年頭的二十八歲的馮志遠( 張嘉譯 飾演)辭別了新婚的妻子與溫暖的小家,帶著簡單的行李,和妻子送給他的二胡,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寧夏騰格里沙漠上,馮志遠伴隨著一路駝鈴來到了中寧縣鳴沙中學,一所坐落於沙丘邊緣,因為自然災害,剛剛從一類降為二類的新創鄉村中學。透風的土坯房,冰冷的土坯炕,冒煙的土爐子,藥瓶改制的煤油燈,每月十四斤的糧食供應,許多支教的年輕老師悄悄地離開了學校。馮志遠沒有走,並承擔了教授語文、歷史、地理、俄語四門課的教學任務。
由於家庭貧困,學校僅有的三百多名學生,有三分之二輟了學。馮志遠不厭其煩地朝學生家裡跑,苦口婆心地與家長談心,結果,許多孩子又重新回到了課堂。
語文《海燕》一課,他讓學生分別扮演海燕與海鷗,邀請新來的文老師用腳風琴做著伴奏,鐵皮鼓動聲充當雷電。新奇的情景式教學使同學們興趣盎然,邊遠地區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在他的化育下萌生了綠芽。
超強度的工作,惡劣的自然和生活環境使馮志遠的視力急劇惡化。1985年的一天,馮志遠正在上語文課時,突然眼前一黑,什麼也看不見了。從此,他進入了一個黑暗的世界。
失明後,但他的心,依舊被學生牽著。他向校長提出了一個要求:請給他安排課程,他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繼續點亮學生們心中的燈。學校在他再三的要求下,為他安排了歷史課。失明之後的日子,馮志遠並不寂寞。他的身旁總是擠滿了前來求教的學生。每到上課的時候,他的學生就會飛奔到老師的宿舍,攙扶著老師到課堂。校長還親手為馮老師製作了盲文黑板,馮志遠懷揣著無限的感激之情,重新站在了教書育人的三尺講台上,憑藉著記憶堅持為學生授課。
42年彈指一揮間,年屆70的馮志遠身體越來越差。他,不得不離開講台。會堂里,千名學生含淚聽完了馮志遠在寧夏講的最後一堂課,他捨不得這方水土,更捨不得千千萬萬個這裡的孩子。
馮志遠要走了。街道兩邊站滿了送行的人群。一雙雙送別的眼睛裡飽含著淚水。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馮志遠 | 張嘉譯 |
文老師 | 王海燕 |
孫校長 | 夏莊偉 |
黃校長 | 宋楊 |
常惠心 | 王燕 |
季占財 | 石小元 |
范學禮 | 楊大水 |
職員表
出品人 | 閻曉明、楊洪濤 |
製作人 | 龐洪、冉迪 |
監製 | 陸紅實、李文華 |
導演 | 楊洪濤、裴軍 |
編劇 | 古越、洪濤 |
攝影 | 裴軍、金波 |
剪輯 | 王穎 |
演職人員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歌曲 | 作曲 | 作詞 | 演唱 | 備註 |
《遺愛》 | 王備 | 陳濤 | 王備 | 主題曲 |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1、片中有場戲講的是馮志遠剛到寧夏,在沙漠中向當地人問路,光拍這個孩子拉著駱駝走過的鏡頭就反覆了多次。
2、張嘉譯在炎熱的沙漠中顯得異常疲憊,他像馮志遠當年一樣,顯然沒有了力氣,還要小孩牽著駱駝到他跟前幫忙,讓駱駝一路送他到任教的鳴沙中學。
3、雞窩裡面拍吃飯:拍攝電影的這個地方,原來是一個養雞的地方,而且這兒發生過禽流感,就在不久前。雖然雞窩裡沒有了雞,但那種特殊的味道並沒有完全消失。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人/作品 |
2007年 | 被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列入“2007年度重點影片” | 《馮志遠》 |
2010年03月9日 | 美國好萊塢舉行的第15屆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獲入圍獎盃 | 《馮志遠》 |
註: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專家評價:沒讓形象“臉譜化”《馮志遠》博得了研討會上專家們的一致好評。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出色的主旋律電影,並且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影片注重了藝術創作與真實生活相結合,突出了人物的魅力,沒有讓形象“臉譜化”,是一部應當大力宣傳推廣的佳作。
結尾部分特別感人中國文聯黨組原副書記、中宣部文藝局原局長梁光弟對該片給予了高度評價,“影片很感人,特別是在結尾部分,當馮志遠老師最後一次走上講台和學生告別的場面,沒有冠冕堂皇給予希望的話,而是為自己不能繼續教書而感到遺憾。”
影片宣揚一種博愛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導演丁蔭楠作為專業人士也對該片表示滿意。她認為關於人物題材的影片不好拍攝,但是這部《馮志遠》拍攝得非常成功。《馮志遠》不是一種簡單的政治宣傳,而是宣揚了一種博愛,能夠被任何國家民族的觀眾接受。 (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