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就
在業內產生相當影響的作品有:臨汾堯廟廣運殿的復原設計,山西省政府(山西督軍府舊址)淵誼堂建築改造設計,洪洞大槐樹祭祖園總體規劃與設計,省政府(山西督軍府舊址)西大門仿古設計,太原市“中華傅山園”文化景區總體規劃以及山門、展廳、傅公祠設計,太原市皇廟總體規劃方案設計;軸線主體建築設計;太原市拱極門城樓建築設計;清徐縣東湖水閣樓建築方案設計;鄉寧縣昌寧閣建築方案設計;中陽縣鳳凰閣城樓設計;蒲縣東嶽廟大殿修繕設計,夏縣瑤台山寶塔設計;山東省無棣碣石景區規劃與設計等十幾大項。
主要論著
曾發表《堯廟廣運殿修復前後建築結構初探》 、《平順龍門寺規劃》、《蒲縣東嶽廟大殿勘察報告》、《古代泥塑修復初探》、《襄汾丁村明清民居平面布局、空間組合及意蘊》、《和順十市牌樓》等多篇學術文章。
外界評價
說起建築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大概每個人都能談一些看法,但我們並不真正了解建築,特別是古建築。
面對一座現代建築拔地而起,我們在欣賞它的新穎獨特時會想到它的設計者與建造者,當然也會聯想到別處相似的建築。
而面對一座根據遺址復原的古代建築時,我們卻無法想像因缺乏技術數據的設計與重建,也無法聯想到似曾相識―――因為每個文物建築都是唯一的。 馮冬青,這位國家註冊的建築師,從事古建築設計與研究30年,在他設計或主持設計的工程中,有一些就是如此困難的項目。
如今,坐落在太原北大街的拱極門,為復原的明代建築。那厚實而深沉的門洞,那雄偉壯麗高達24.3米的城樓,以及東西兩端的城牆,讓人容易想到300年前太原曾有過的輝煌。但是,誰也不會想到歷史保留下來的拱極門僅有一個不很完整的門洞遺址,上面的城樓只剩下一部分柱礎。門洞的復原容易,而城樓的設計便成為一個難題。太原市政府要求2005年建城紀念之際完成城樓的復原,時間只有一年半,工期很緊。有關部門委託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完成這個緊迫的設計任務,山西省古建研究所把它落實到了馮冬青身上―――每逢這種情況,似乎已經成為所里的慣例。
有關方面能為 馮冬青提供的技術資料是一幅模糊不清的老照片,僅此而已。在古建所馮冬青素有“拚命三郎”的雅號,這一次當然又是一個多月不分晝夜的考察、研究和設計,最後,馮冬青把設計方案與圖紙呈現在甲方經理面前時,這位搞建築多年的老闆大吃一驚,激動地說:“真後悔開始沒找到你,這下總算找對了!”經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審核,一致通過了馮冬青的方案與設計,並由他擔任施工的技術指導,才有了整個工程的順利完成,才有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拱極門重新矗立於晉陽大地。
這些年,馮冬青主持和參與設計的文物建築與仿古建築總計40多處60多項。在業內產生相當影響的作品有:臨汾堯廟廣運殿復原設計,省政府淵誼堂改造設計,洪洞大槐樹祭祖園總體規劃與設計,省政府西大門仿古設計,太原市中華傅山園文化景區規劃以及山門、展廳、傅公祠設計,蒲縣東嶽廟大殿修繕設計,山東無棣碣石景區規劃與設計等。
我對這些古建築有的是耳聞目睹,有的則非常熟悉,自然都與馮冬青有關,每每見面他都會如數家珍般地講述它們,眉飛色舞,一往深情。所以,我知道這些成績折射著他對古建築文化保護與建設的滿腔熱忱和傑出貢獻,也自然清晰地看到了他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高度敬業精神。
馮冬青有自己的設計觀念與風格,他善於把握傳統建築精華與特點,經過縝密的分析研究,把藝術與建築原理融合在一起,把風水與地理環境融合在一起,把整體與局部融合在一起。總之,力求達到文化與建築的整合、時代與歷史的整合,力求達到人與建築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