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綠茶新貴馬邊雲霧茶選用國家級做作掩護區馬邊大風頂山脈海拔1500米左右的野生高山小葉種腐敗前一芽一葉初展墨綠為原料,採用最早進的微波殺青技術和傳統手工冰火烘焙。四川馬邊縣位於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所在地樂山最偏遠的高山區,是茶馬古道的必經地,也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綠茶的原產地之一,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在海拔800米—1500米的二半山區,林木蒼翠,山巒起伏,終年細雨濛濛,雲霧繚繞,特別適宜茶葉生長。是中國西部地區發展名優綠茶的最適宜區域之一。
品質特徵
具有外形捲曲凝重色澤茶青油潤白毫顯露、湯色碧綠明亮、口感清純乾爽且帶天然蘭花香等特點。採制工藝
首先將採摘的鮮葉按不同品種的鮮葉、晴天葉與雨水葉、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鮮葉分別用網眼竹編篩子進行分級,剔出碎葉及其他異物,分別盛放。將篩分後的鮮葉,依次攤在室內通風、潔淨的竹編簸箕籃上,厚度宜(5~10)cm,雨水葉或含水量高的鮮葉宜薄攤,晴天葉或中午、下午採用的鮮葉宜厚攤,每隔1h左右輕翻一次,室內溫度在25℃以下,防太陽光照射。攤放時間根據鮮葉級別控制在(2~6)h為宜,待青氣散失,葉質變軟,鮮葉失水量10%左右時便可付制,當天的鮮葉應當天製作完畢。
採用炒茶專用鐵鍋,鍋口面直徑84cm(事先磨洗光滑無銹),生鍋呈35°左右傾斜,鍋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於操作,後壁高1m以上,與牆貼合。生鍋用乾木柴作燃料,鍋溫宜(140~160)℃,每鍋投鮮葉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試探鍋溫,掌心距鍋心(3~5)cm,有燙手感即投鮮葉,用茶把(細軟竹枝紮成的圓帚)稍快反覆挑翻青葉,經(3~4)min,待青葉軟綿後,用茶把尖收攏青葉,在鍋中轉圈輕揉裹條(將殺青適度的茶葉,用茶把在鍋內順斜鍋自然旋轉),動作由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抖動挑散,反覆進行。青葉進一步軟綿捲縮,初步形成泡松條索,嫩莖折不斷,然後用茶把儘快將茶葉全部掃入熟鍋。生鍋歷時(7~10)min,茶葉含水率約55%左右。雨、露水鮮葉,火溫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葉水分較多,火溫稍高,動作宜輕。
與生鍋規格一致,與生鍋並列排列,呈40°傾斜。在接納生鍋轉來的茶葉後緊接操作。鍋溫(80~100)℃,開始仍用茶把操作,並以把尖先把茶團打散,然後以把尖團揉茶葉,繼續“裹揉”,不時挑散,反覆進行,約(3~4)min後,茶條進一步緊縮,茶把稍放平,進行“趕條”。待茶條稍緊直,互不相粘時,即用手“理條”(掌心向下,拇指與食指稍張開成“八”字形,其餘三指與食指併攏,稍向內彎曲,成抓東西的虎口狀。抓起鍋中部分茶葉稍握緊,以抓滿手心為宜。然後於鍋心10cm高左右,手腕使勁,將手中部分茶葉從“虎口”甩出,撒開拋到茶鍋上沿,茶條則順斜鍋自然滾回鍋心),如此反覆進行,逐漸形成緊細、圓直、光潤的外形。全部過程的操作歷時約(7~10)min,含水量30%左右時,立即清掃出鍋,攤在簸箕上。
將熟鍋陸續出來的4~5鍋茶葉作為一烘,均勻攤開,厚度以2cm為宜,選用優質無煙木炭,燒著後用薄灰鋪蓋控制火溫,火溫宜(90~100)℃。根據火溫大小,每(5~8)min輕輕翻動一次,經(20~25)min,待茶條定型,手抓茶條,稍感戳手,含水量為15%左右,即可下炕。
初烘後的茶葉,置於室內及時攤涼在大簸箕內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覆烘。
將攤涼後的茶葉再均勻攤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為宜),輕輕於茶炕上(火溫以(60~65)℃為宜),每烘攤葉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輕翻拌一次。待茶條固定,用手揉茶葉即成粉末樣,方可下炕,復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復烘後的毛茶攤放在工作檯上,將茶葉中的黃片、老枝梗及非茶類夾雜物剔出,然後進行分級。
茶葉進一步乾燥,達到含水量6%以下。厚度宜(5~6)cm,溫度60℃左右,每烘攤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葉有熱感即翻烘一次。經30min左右,待茶香顯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級、分批攤放於大簸箕,適當攤涼後及時裝進潔淨專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於乾燥、低溫、衛生的室內。
品牌由來
馬邊茶內質西南第一,但過去因為沒有自主品牌而一直作為龍井、碧螺春等名茶的原料,因而效益極低。這讓在馬邊從事茶葉種植和加工三十幾年的老鄧很是苦惱。“為什麼我們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中生產的茶葉就只能作為別人的原料,別人轉一下手就能賣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這也讓他大學畢業後在成都做馬邊茶葉銷售的兒子覺得很困惑。於是兩父子萌生了創立一種新的綠茶品種並將其推向全國甚至世界市場的想法。三年試驗和全國茶葉市場上的探索
萌生這種想法之後,兩父子便開始了艱辛的市場考察和加工試驗!2008年到2010這三年的時間裡老鄧在馬邊自己的茶廠里用不同的鮮葉製作不同品種的茶葉:炒青、烘青、半烘炒、扁形、針形、捲曲、直條、傳統提香、炭火烘焙、遠紅外提香......
而小鄧則跑遍了全國各大茶葉市場和茶葉展會了解市場行情和各地茶葉工藝。從成都大西南茶城到西安茶葉市場,北京馬連道茶城到上海天山茶城、大寧國際茶城。從西博會到鄭州國際茶博會,廈門茶博會到廣州茶博會,深圳茶博會到上海國際茶博會。三年時間裡兩父子耗去了二十幾萬元的存款並負責十幾萬元。
一種名茶的誕生
通過近三年的試驗,老鄧根據馬邊茶的特點結合傳統和最先進的技術,最終確定了一種綠茶-----馬邊雲霧茶。馬邊雲霧茶選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邊大風頂山脈海拔1500米左右的野生高山小葉種清明前一芽一葉初展茶青為原料,採用最先進的微波殺青技術和傳統手工炭火烘焙。具有外形捲曲凝重、色澤墨綠油潤白毫顯露、湯色碧綠明亮、口感清純乾爽且帶天然蘭花香等特點。成為眾所矚目的茶葉奇葩!
世博會上嶄露頭角
2010年5月上海世博會茶博分會上,馬邊雲霧茶獲得中外茶葉專家和消費者的高度評價!接到墨西哥、歐盟、沙特、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訂單合計四百五十多萬元。為馬邊雲霧茶品牌推廣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