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學者馬萊茲克在《大眾傳播心理學》一書中提出系統模式的特點
1、影響和制約傳播者的因素--傳播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結構、同僚群體、社會環境、所處的組織、媒介內容的公共性所產生的約束力、客群的自發反饋所產生的約束力、來自訊息本身以及媒介性質的壓力和約束力。
2、影響和制約受傳者的因素--受傳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結構、作為群體一員的受傳者(客群群體對個人的影響)、受傳者所處社會環境、訊息內容的效果與影響、來自於媒介約束力等等。
3、影響和制約媒介與訊息的因素--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
一是傳播者對訊息內容的選擇和加工,這種選擇和加工業可以說是傳播者背後的許多因素作用的結果。
二是受傳者對媒介內容的接觸選擇,這種選擇也是基於受傳者本身的社會背景和社會需要作出。
制約媒介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受傳者對媒介的印象,這種印象是基於平時的媒體接觸經驗形成的。
(二) 馬萊茲克的系統模式
馬萊茲克的系統模式說明,社會傳播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評價任何一種傳播活動,
解釋任何一個傳播過程即便是單一過程的結果,都不能簡單地下結論,而必須對涉及該活動或過程的各種因素或影響力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分析。
案例:三鹿奶粉事件
(三) 馬萊茲克的系統模式的局限性
馬萊茲克的系統模式雖然列舉了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但並沒有對這些因素的作用強度或影響力的大小差異進行分析。不對這些情況加以區別,我們在考察大眾傳播過程時就很難抓住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