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營村

第二個被封為潁陽侯的,是馬援的兒子馬防。 公元79年,漢章帝封馬防為潁陽侯,食邑六千戶。 馬防也只得回到潁陽縣,做自己的潁陽侯了。

馬芳營馬芳營村位於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城南十公里,許南公路東一公裏白龜山北乾渠東岸,范新鐵路南200米處,高陽河穿村而過,全村解放前100多口人,現在發展到500多口人,是湛北鄉的“小康示範村”,省級“文明村”。民國時期,該村歸湛陽鄉坡李保。解放後該村歸孫祠堂區姜店小鄉(大社),1964年歸程莊公社(八一公社、姜店公社、湛北鄉)坡李大隊(行政村),1988年從坡李行政村分出單獨建村,即馬芳營行政村。馬芳營成村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是據歷史記載,劉邦建立西漢政權後,仍沿襲舊制,設潁陽縣,和襄城縣並立,同屬潁川郡管轄。歷史上的潁陽縣到東漢時有兩人被封為潁陽侯,第一個是:東漢開國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祭遵。祭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潁陽作為封地的候爵,受封時間是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病逝的時間是建武九年(公元33年)。第一次潁陽侯封地的時間只存在了七年。第二個被封為潁陽侯的,是馬援的兒子馬防。馬援是東漢無論戰功政績還是操守品行都屈指可數的開國元勛,任隴西太守,伏波將軍,爵封新息侯。只是因為他和劉秀是兒女親家,他的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后,所以,漢明帝在圖畫雲台二十八將領時,有意識地將馬援落選了。馬防是馬援的第二個兒子,也曾在隴西平定羌族的叛亂,有著卓越的戰功,也因為與皇帝有著特殊關係,馬防被漢章帝,也就是自己的外甥拜封為車騎將軍、城門校尉。公元79年,漢章帝封馬防為潁陽侯,食邑六千戶。有人做過統計,如果以平均每戶五口人計算,當時的潁陽縣城人口數,應該在三萬人以上。從當地的人口比例看,潁陽縣應該算是一個人口大縣了。不久,章帝論賞馬防功勞,又增邑一千三百五十戶,晉升為光祿勛。這次為馬防增加的食邑,已經超出了潁陽縣。《襄城文獻錄》轉載《東觀漢記》曰:“馬防為潁陽侯,特以前參藥勤勞,綏定西羌,以襄城羹亭一千二百戶增防”。《襄城文獻錄》解釋到:“今縣南二十里,俗名馬防營者,馬防受封地也”,這就是今天湛北鄉馬防營的來歷。當時是馬防的貴寵最盛時期,奴婢千人以上,資產巨億,皆買京師膏腴之田,又大興土木、建造房舍、連閣臨道,多聚聲樂,樂曲可以和皇帝郊廟的樂曲相媲美。賓客奔奏,四方畢至,刺史、守、令多出其家。所謂貴寵極盛,必將衰敗。四年之後,馬防哥哥的兒子因誹謗朝廷,被追究。有關部門趁勢奏告馬防家族奢侈逾度,濁亂聖化。漢章帝頒詔,罷免馬防和其兄弟的各種職務,限期離開京師,回到各自的封地去。馬防也只得回到潁陽縣,做自己的潁陽侯了。到了章帝的兒子漢和帝繼位的第二年,公元90年,因其它事情牽連,馬防被改封江南丹陽為翟鄉侯。後來,馬防以江南潮濕,自己年老為由,請求皇帝準許自己返回原籍扶風茂林(今陝西興平縣東北),和帝同意,公元98年馬防卒於原籍。該村有姓氏十七姓,分別是:王、劉、李、張、姚、侯、趙、耿、凌、閆、崔、宋、袁、石、高、秦、孫等,其中王姓占全村人口的五分之二。二是具傳說,明末李自成有一將軍馬芳在此安營紮寨,從此才有人遷入而成莊。並在此修蓋房屋,他建了一處五間寬(五脊六獸,甚是狀觀),一進三,座南向北的宅院,據說光脫胚就起了一個二三畝大的坑(後名高陽湖,水清透底,長年不斷,現仍然存在),宅院解放後分給多家農戶,現在已不存在。這個宅院前邊的竹林仍在。馬芳營村是由三個村合併而成。解放前村很小,人不過百口,經常遭到土匪的搶劫。為抗匪,加大村莊的勢力,村東一華里處的小張莊和村北二華里處的小石莊併入而成現在的村莊。該村土地960畝,人均一畝半以上,土質分為黑粘土、黃土(其中黑粘土占土地面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地勢低洼,土質瘠薄,年產量解放前不到百斤,解放後經過改造,產量上升至三百斤左右,現在達到千斤以上。該村是個易澇區,解放前稱為“蛤蟆尿泡都淹了”的窮地方,如今是旱澇保豐收,人稱“金地”的富裕村;種植過去是小麥、高梁、紅薯、玉米、大豆、小雜糧,現在基本是:小麥、玉米、大豆。道路過去下雨出不了村,現在白油路修到村,家家的門前都是水泥路。改造後的高陽河兩岸,垂柳依依,河水青青,緩緩東流,滋潤著萬畝良田。(王國軍整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