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學
馬瘟病毒屬呼腸孤病毒科環狀病毒屬。現已知有9個血清型,各型之間沒有互動免疫關係,不同型病毒的毒力強弱也不相同。病毒在37℃下可存活37天,而50℃3小時、60℃15分鐘可被滅活。在pH6.0~10之間穩定,在pH3.0時迅速死亡。能被乙醚及0.4%β-丙烯內脂滅活。0.1%福馬林48小時,以及被石炭酸和碘伏滅活。
流行病學
病毒的貯藏宿主,目前尚未研究清楚。馬、騾、驢、斑馬是病毒的易感宿主。馬尤其幼齡馬易感性最高,騾、驢依次降低。大象、野驢、駱駝、狗因接觸感染的血及馬肉也偶可感染。
本病主要通過媒介昆蟲如庫蠓、伊蚊和庫蚊吸血傳播。傳染源為病馬、帶毒馬及其血液、內臟、精液、尿、分泌物及所有脫落組織。馬的病毒血症期一般持續4~8天,長的可達18天;斑馬、驢病毒血症期可持續28天以上。
本病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多見於溫熱潮濕季節,常呈地方流行或暴發流行,傳播迅速;厚霜、地勢高燥、自然屏障等影響媒介昆蟲繁殖或運動的氣候、地理條件,將使本病顯著減少。
發病機理
帶毒昆蟲叮咬動物後,病毒進入體內。病毒主要在肺,脾和淋巴結中複製,病毒存在於馬的血液,滲出液,組液等體液中,大部分是吸附著於紅細胞上。病毒的增殖導致特定組織器官或身體某些部位的血管滲透性增加,引起肺泡,胸膜下和肺間質水腫,有時也出現嚴重的胸腔積水。
該期主要引起變性變化。病毒由呼吸道進入機體,被吞噬細胞帶至其他部位,在脾、法氏囊和胸腺引起溶細胞性感染,3-6天達高峰。主要靶細胞為B細胞和某些激活的T細胞。早期感染的致壞死作用引起急性炎症反應,約在第7天出現暫時性免疫抑制。最後胸腺萎縮。B細胞壞死感染引起T細胞激活的應答對發病機理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這一過程提供了大量供轉化的靶細胞。轉化需要有4個條件:第一,對感染易感;第二,對病毒複製(潛伏感染)的內在或外在控制;第三,發生細胞分裂以整合病毒基因組;第四,表達病毒腫瘤基因或激活細胞腫瘤基因。在CMI應答導致轉入潛伏感染時被感染的激活T細胞滿足上述條件。因此,甚至在早期在溶細胞感染期就有轉化細胞或至少是供轉化的靶細胞存在。免疫應答在MD的發病機理上起重要作用,而MD也引起嚴重的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可由MDV對淋巴細胞的溶細胞感染直接引起,也可由抑制細胞群體的作用間接引起,兩者都重要。
臨床症狀
潛伏期通常為7~14天,短的僅2天。中國《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馬瘟的感染期為40天。
按病程長短、症狀和病變部位,一般分為肺型(急性型)、心型(亞急性型、水腫型)、肺心型、發熱型和神經型。
肺型:多見於本病流行暴發初期或新發病的地區。呈急性經過。病畜體溫升高達40~42℃,精神沉鬱、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眼結膜潮紅,羞明流淚。肺出現嚴重水腫,呼吸困難,並有劇烈咳嗽,鼻孔擴張,流出大量含泡沫樣液體。病程5~7天,常因窒息而死。
(1)肺型:呈急性經過多見於流行初期或新發生此病的地區。病馬體溫突然升高達41-42℃,持續1-2天降至常溫。病馬表現為結膜炎,呼吸迫促、脈搏加快。5-7天后死亡;(2)心型:為亞急性經過,病程緩慢。病馬體溫不超過40.5℃,持續10多天可見眼窩處發生水腫。其後消退或擴散到頭部、舌。有的蔓延至頸部、胸腹下甚至四肢。由於肺的水腫而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伴有心臟衰弱的症狀。該型康復率較高;(3)肺心型:呈亞急性經過,多發生於有一定抵抗力的馬匹。具有肺型、心型的臨診症狀;(4)發熱型:此型℃多見於免疫或部分免疫的馬匹。該型潛伏期長,病程短。表現為病馬體溫升高到40℃,持續1-3天。病馬表現厭食,結膜微紅,脈搏呼吸增數。
該病的診斷必須經過實驗室檢查方能確診。可採集發熱期病馬血液或病死馬的脾臟進行病毒分離。同時還可採取發病初期及恢復期的馬血清進行血清學診斷。
馬瘟病死率變動幅度很大,最低為10%~25%,最高可達90%~95%,騾、驢病死率較低。耐過本病的馬匹只能對這同一型病毒的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一步做實驗室診斷。
普通診斷:(1)接種馬匹試驗:將病料製成1:10倍無菌懸液,接種健馬,每匹靜脈注射5毫升。一般4-10天體溫升至40-41℃,顯現馬瘟症狀。(2)接種小白鼠試驗:將病料懸液接種2-4日齡乳鼠,每鼠腦仙接種0.01毫升,從第4天起可產生臨床症狀,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或衰竭死亡。(3)其他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螢光抗體試驗、瓊脂擴散試驗、紅細胞凝集試驗等都可確診本病。實驗室診斷:在國際貿易中檢測的指定診斷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替代診斷方法有病毒中和試驗。
樣品採集:用於病原分離宜採集發熱期病畜全血,用OPG(50%甘油+O.5%草酸鈉+O.5%石炭酸)或肝素(按10IU/毫升添加)抗凝,於4℃下保存或送檢;或剛死亡動物的脾、肺和淋巴結(取2~4克小塊),置10%甘油緩衝液,於4℃下保存或送檢。
病毒分離:乳鼠接種、細胞接種(BHK、MS、Vero)、接種雞胚。
病毒鑑定: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病毒中和試驗、聚合酶鏈反應(PCR)。
血清學診斷: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補體結合試驗、免疫印跡。
用於血清學診斷宜採集血清(最好采雙份血清,分別在急性期和康復期,或相隔21天採取,於-20℃下保存)。
預防
預防:尚無有效藥物治療。感染區應對未感染馬進行免疫接種,如多價苗、單價苗(適用於病毒已定型)、單價滅活苗(僅適用於血清4型)。
中國尚未發現此病,為防止從國外傳人,禁止從發病國家輸入易感動物。
處理:發生可疑病例時,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採取緊急、強制性的控制和撲滅措施。採樣進行病毒鑑定,確診病原及血清型,撲殺病馬及同群馬,屍體進行深埋或焚燒銷毀處理。採用殺蟲劑、驅蟲劑或篩網捕捉等控制媒介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