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馬理,字伯循,號谿田,三原人,關學著名學者。幼年聰敏好學,14歲時,在當地已有名聲。他研究“五經”,頗多新義。弘治六年(1493年)20歲時,吏部尚書王恕致仕回家,其子王承裕亦以進士隨父歸里,在三原縣北城創建弘道書院,馬理即就讀於弘道書院。習聞明朝典故與諸儒學說。他與同學秦偉嚴格要求自己,甚為王承裕所賞識。提學副使楊一清督學陝西,見到馬理與康海、呂楠三人,大驚說:“康之文辭,馬、呂之經學,皆天下士也!”馬理身未出里門,而名聲已傳海內。
弘治十一年(1498年)鄉試中舉,入國子監讀書,與海內名士講論學問,其意見最合的有高陵人呂楠,林慮人馬卿,榆次人寇天敘,安陽人崔銑、張士隆及同邑人秦偉。他們一起切磋學問,名震京師。高麗(今朝鮮)使者敬慕馬理的文章,將其《送康太史奉母還關中序》一文抄錄後帶回國內,奏請國王將其文頒示全國,作為範文。馬理因父親去世,在家守孝,不能參加會試。安南(今越南)貢使問禮部主事黃清:“關中馬理先生在何處?他為何不出來做官呢?”其名重外國,於此可知。
正德九年(1514年),馬理以第二甲第二名中進士。當時,楊一清為吏部尚書,因其早就器重馬理,遂任命為吏部稽勛司主事,不久調任文選司主事。這時,萬鏜為吏部尚書,馬理與萬鏜意見不合,馬理髮牢騷說:“居官不能盡道,不如回家!”萬鏜反唇相譏:“相逢不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馬理遂於第二天稱病辭職回家。此次辭職距開始任職剛剛一年時間。
正德十三年(1518年),馬理被薦起為吏部考功司主事。第二年,武宗決定南下巡遊,諸臣都認為不可,馬理與吏部郎中張衍瑞等人一再上疏勸諫,隨之伏闕力爭,被罰跪午門外五日,並杖擊於廷,削奪了俸祿。於是,馬理借送母回關中之機,於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辭職歸里。馬理這次回家後,因慕名求學者甚多,遂在提學副使唐龍主持下,創建了“嵯峨精舍”,教授諸生。他在教授中“以主敬窮理為主”,學生不管年紀長幼,也不論是及門弟子或不及門弟子,都對他“聞訊傾慕”。唐龍極賞識馬理的學問,稱其“得關(指張載)、洛(指程顥、程頤)真傳,為當今碩儒。”
嘉靖三年(1524年),馬理又被薦起為吏部稽勛司員外郎。當時,朝中一直為世宗朱厚璁本生父的尊號進行激烈的爭論(史稱“大禮議”)。起因是武宗朱厚照無子,世宗系由藩王入繼大位,即位後,讓禮臣議本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的尊號。進士張璁等迎合帝意,議尊號為皇考,大學士楊廷和認為稱皇考不合禮法,主張稱孝宗朱祐樘(武宗父)為皇考,興獻王為皇叔父。此事自世宗即位不久即開始爭論,爭論了三年。是年七月,世宗終於決定追尊本生父興獻王為皇考。群臣伏闕痛哭力爭,世宗大怒,下令逮員外郎馬理等190人入獄,隨之又被廷杖,並削奪了俸祿。所逮190人,以馬理名列其首,足見馬理其時在朝中威望之重。後累遷稽勛司考功郎中。嘉靖五年(1526年)考核地方官吏,大學士賈詠、吏部尚書廖紀因私人恩怨打算免去廣東提學副使魏校、河南提學副使蕭鳴鳳及陝西提學副使唐龍的職務,馬理據理力爭,他說:“這三個人督理學政,名聲傳於天下,必想免去這三個人,請先免去我馬理!”賈、廖二人只得作罷。接著考核京官,罷免了張璁、桂萼的同黨吏部郎中彭澤。人皆稱其公允,號為“真考功”。嘉靖五年會試時,馬理參預校閱試卷,所錄取的皆海內名士,人都服其品藻和鑑別人才的才能。嘉靖六年(1527年),馬理因考核京官得罪了張璁、桂萼等權勢人物,被排擠出朝,改任南京通政司右通政。馬理遂又一次請假歸里。嘉靖十年(1531年)起為光祿寺卿,剛剛一年又請假歸里。此次家居10年,復起為南京光祿寺卿。到任不久,隨即以年老致仕。
馬理自初仕吏部至晚年致仕,大部時間不在朝廷。其間因事因病請假歸里達四五次之多,而其根本原因是對朝政不滿,系憤而辭職。當時人稱馬理“愛道甚於愛官”,並非虛言。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馬理70歲時歸隱商山書院。此後山巾野服,以教授為生。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十二月十一日夜間,關中發生大地震,馬理在地震中遇難。穆宗即位後贈右副都御史,天啟元年(1621年)謚“忠憲”。
馬理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創辦嵯峨精舍到教授商山書院,所教學生,不計其數。他畢生不談佛、老,不讀非聖賢書。為人善良剛毅,大方正直,至晚年則更加謙恭和氣,寬容大度。他論學以程朱理學為準則,往往有與諸儒不同的獨到見解。他晚年常誦的名言是:“榮不足以驕,辱不足以銼,利不足以歆,害不足以怵,常不足以肆,變不足以驚,方見學力。”平生著述甚多,所著有《四書註疏》、《周易贊議》、《尚書疏義》、《詩經刪議》、《周禮註解》、《春秋修義》、《陝西通志》與詩文集各若干卷,惜多散佚。現存有李錫齡校刊的《溪田文集》12卷及補遺、續補遺等若干篇以及《陝西通志》40卷。
人物軼事
有一次,楊遂庵到關中監學,見到馬理和康德涵、呂仲木,驚嘆道:“康德涵的文彩,馬呂的博學,真是曠世少有。”當時,馬理雖然未曾離開過家鄉,但他的名聲卻已遠傳各地,並驚動了京師的學者。隨後,他便動身來到京城,和許多很有學問的人一起講學。其中陳雲逵 、呂仲木、崔仲鳧、何粹夫,羅整庵等人和他的學術觀點很接近。自此,他的學說更趨成熟,聲名格外響亮,許多人都原拜倒在他的門下,聽他講學。督學唐漁石還為他建造了十分精美的嵯峨園林,並親自題記,十分推崇馬理的學說,認為他真正繼承了關學、洛學的思想精髓,是 一位受人敬慕的大儒。由於馬理的名聲斐然,仰慕者很多,就連朝鮮的使者來京,也要拜訪馬理和關學另一名大家呂楠,並稱讚說:“伯循,仲木屬中國第一人才”。馬理非常喜歡古代的禮儀,經常私下揣摩、體會。至於婚、喪、嫁、娶的禮儀,他融張載、司馬光、朱熹和大明禮集思想為一爐,折中用之。
馬理為官時,曾多次直面勸諫武宗、世宗、多次遭廷杖處罰,並獲罪入獄,但他仍以國家大事為己任,從不顧個人安危。他十分注重培養新人。七十歲時歸隱商山書院,前來索求詩文的人很多。他經常著山鄉貧民的服裝,鶴髮童顏,看起來如同神仙一般。
《明史》馬理傳
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書王恕家居,講學著書。理從之游,得其指授。楊一清督學政,見理與呂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馬生、呂生之經學,皆天下士也。”登鄉薦,入國學,與柟及林慮馬鄉,榆次寇天敘,安陽崔銑、張士隆,同縣秦偉,日切劘於學,名震都下。高麗使者慕之,錄其文以去。連遭艱,不預試。安南使者至,問主事黃清曰:“關中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為外裔所重如此。
正德九年舉進士。一清為吏部尚書,即擢理稽勛主事。調文選,請告歸。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張衍瑞等諫南巡。詔跪闕門,予杖奪俸。未幾,復告歸。教授生徒,從游者眾。嘉靖初,起稽勛員外郎,與郎中余寬等伏闕爭大禮。下詔獄,再予杖奪俸。屢遷考功郎中。故戶部郎中莊繹者,正德時首導劉瑾核天下庫藏。瑾敗,落職。至是奏辨求復,當路者屬理,理力持不可,寢其事。五年大計外吏,大學士賈詠、吏部尚書廖幻以私憾欲去廣東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蕭鳴鳳、陝西副使唐龍。理力爭曰:“三人督學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請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計京官,黜張總、桂萼黨吏部郎中彭澤,總、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參議,請急去。居三年,起光祿卿,未幾告歸。閱十年,復起南京光祿卿,尋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陝西地震,理與妻皆死。
理學行純篤,居喪取古禮及司馬光《書儀》、朱熹《家禮》折衷用之,與呂柟並為關中學者所宗。穆宗立,贈右副都御史。天啟初,追謚忠憲。
著作
馬理在禮儀方面學習張載,但在學術上更接近程、朱見解獨到。他的著作有《四書註疏》、《周易贊義》、《尚書疏義》、《詩經刪義》、《周禮註解》、《春秋修義》、《陝西通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