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曙
馬曙(1914~1995),原名馬家福,1914年出生於壽縣小甸集北王家崗一貧苦農民家庭。父親農忙時幫人打長工,冬季農閒時外出討飯,家庭生活極度艱辛。
1929年,馬曙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擔任中共地下黨交通員,為中共壽縣縣委傳送密信。1932年擔任皖北游擊大隊聯絡員,為中共壽縣縣委領導並發起的瓦埠暴動做偵察、宣傳工作。曾在杜崗發動並帶領陳善廷、孟慶余等一批團員青年開展抗捐抗稅遊行活動,在街頭宣傳紅軍的主張。1932年秋末,馬曙被選為共青團壽縣縣委委員。
1938年,馬曙參加皖北人民抗日自衛軍,在第二支隊文工團做抗日宣傳工作。同年4月經孫祝華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馬曙便在吳山廟發展中共黨員,建立黨支部,並擔任中共吳山廟黨支部書記。
1939年春,馬曙參加新四軍並擔任新四軍四支隊第五中隊政治指導員。同年8月,馬曙被派回壽縣擔任中共壽縣縣委書記。馬曙帶領縣委成員深入鄉村恢復和建立了小甸集、江黃城、王集等地一大批黨的基層組織,積極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爭取了部分偽鄉、保長和偽軍官兵為抗日鬥爭服務。1940年春,國民黨頑固派不斷製造摩擦,壽東南的政治形勢惡化,壽縣縣委停止活動。馬曙被調往定遠縣任縣委委員兼任定二區區委書記。
為擴大淮南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抗日武裝力量,1941年春,津浦路西地委決定,在壽東南(今長豐縣境內)成立淮西軍政委員會,由新四軍十八團政治部主任楊效椿任書記,馬曙、楊剛任委員,同時恢復壽縣縣委,仍由馬曙任縣委書記。同年6月,馬曙與楊效椿、楊剛及十八團四連全體官兵,來到壽東南開展抗日游擊戰。馬曙重返淮西後,一邊緊密配合楊效椿開展抗日游擊戰,打擊日寇、漢奸,一邊積極整頓、恢復和發展黨的基層組織,並著手建立區、鄉抗日民主政權。1942年3月,馬曙調任中共淮南鐵路工委書記兼淮南鐵路游擊大隊政治教導員。1946年春,國民黨軍隊向淮南路東抗日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攻擊,馬曙隨新四軍六旅北撤山東,同年12月任華東軍區兵站部工訓部大隊長。
1949年9月,馬曙調往上海市工作。先後擔任上海市疏散難民委員會組織動員科科長,楊浦區、常熟區民政科長,徐匯區農業工作組組長、商業科長、體委主任等職。1985年離職休養。1995年11月6日在上海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