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恩臣

馬恩臣

馬恩臣(1895—1961年),回族,西安市人,祖居西安灑金橋。

簡介

馬恩臣出身於一個貧寒的穆斯林家庭,自幼愛好武術,後多方投師學藝。

人物生平

開始時學七勢門,後來又練“甜功夫”(站樁功)、跑架子、拉滑車、操沙釵、練扭把、打沙袋等。1933年左右,西安來了一位查拳專家鄭德順,鄭為回民,河南人。馬恩臣於是就和馬振武、穆德明、馬明駒、馬宗蘭、穆子傑等人一起跟鄭學十路彈腿、十路查拳、單人器械、雙人器械、三人器械、四人器械等套路以及金鐘罩、鐵布衫氣功。經數年苦練,馬恩臣的查拳長槍在師兄弟中間為最好。

馬恩臣 馬恩臣

1943年夏季,馬恩臣、馬忠青、穆子傑、白雲祥四人一同去找王青山學形意拳。王是清末著名形意拳專家傅劍秋的“關門弟子”。當時,馬恩臣、白雲祥均比王青山年齡大,重武德、講義氣的王青山就寫信徵得師傅的同意,便“代師收徒”。從此,他們五人就以師兄弟相稱,朝夕相處。開始在南城清真寺,後來到北城牆下,每天早上打形意拳、跑八卦掌、練太極拳,互相推手,整整練了六年,武技有了很大提高。後來,他們五人成為西安回族武術界的著名人物,王青山所傳的北派形意拳也在西安回族中廣為傳播開來。
馬恩臣天資聰穎。對拳術有一種特別的愛好,他學而不厭,練而不乏,學任何一種拳術,只要別人給他作一兩項示範動作.他就會牢牢記住,過目不忘。他跟王青

山學藝時,王老師只教兩遍,他就能很快地把動作的順序、身法、步法和勁力要求掌握好,下來他一一給三位師兄弟作示範、講拳理,成了師兄弟中的學長。對此.王青山對馬恩臣非常信任.對他的人格也十分敬佩,對他教“徒”有方也特別讚賞。因而,王青山把他在西安唯一的入室弟子馬振邦交給馬恩臣,讓其代教。當時.青年馬振邦初學五行拳,每晚,他提著馬燈和師弟徐潤存、黃忠仁一塊去馬恩臣老師家的後院練拳。同去學拳的師兄弟還有牛樂天、馬學義等近10人。每天除了練十路彈腿、形意拳、查拳、太極拳外、還打沙袋、推手、練器械等,使這些武術青年受益匪淺,大都學有所成。後來,馬振邦還擔任了省武術隊總教練職務。
馬恩臣拳師待人忠誠厚道,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平時,他與人交手,從不傷及對方,只是點到為止。他經常給徒弟們講:“不能驕傲自滿,要知道人上有人。”並說:“練拳如扎花繡描,一定要循規蹈矩,持之以恆,細心尋味。方能領略拳的要點,然後才能愈練愈精。”他教徒弟,耐心細緻。百問不厭,也經常和徒弟一起練習。
馬恩臣原來身體並不十分好,在羊行交易市場作經紀時,每天來回都得騎毛驢,手裡還柱著拐杖。後來他練了形意拳,疾病痊癒,也不拄拐杖、不騎毛驢了。1946年間,形意拳名師黃柏年來陝探親,馬恩臣、白雲祥、穆子傑、馬忠青聞訊後同去拜訪,黃與傅劍秋是師兄弟,均屬李存義的高徒,故他們對黃以師伯尊稱。在黃的指導下,四人重新學習了五行拳、十二形拳等,黃與馬恩臣還對扎了黑白鷂子槍。馬出手不凡,槍法高超,黃非常讚賞。黃問馬投過那位高師,馬言未投過高師,只是一邊看,一邊練,黃聽後更是驚嘆不已。
馬恩臣拳師的記憶力非常好,常常一學就會,且一點一滴,一招一式都不馬虎。1953年,在兩安舉行“西北五省民族形式體育表演”運動大會,當時馬振邦、馬銀圖等人也報名參加了比賽。比賽期間,馬振邦、馬銀圖結識了通備拳專家馬鳳圖的兒子馬穎達(代表甘肅隊參加比賽),遂邀請馬穎達晚上到馬銀圖家給他們教通備劈掛拳。因時間緊迫,馬穎達只用了三個晚上給馬振邦、馬銀圖、徐潤存分別教了頭趟通備拳、三趟通備拳和翠八翻、劈掛單刀,馬恩臣每晚均在場觀看。馬穎達回蘭州後,他們三人就一起練習,有些地方大家都記不清楚,馬恩臣便不漏一招一式地把三路拳打了下來,馬恩臣拳師的記憶力,實在令人驚嘆,大家都很佩服馬恩臣老師有過目不忘的好眼力、好記性。
馬恩臣拳師的拳路很廣、除了查拳、太極拳、形意拳外,十路彈腿、十二趟查拳、鐵布衫氣功、純陽劍、八卦拳、黑白鷂子槍、形意棍等都很純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