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1954年,馬德運老師出生在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塔灣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1970年,隨同村長輩學習洛陽心意拳與中國式摔跤
1981年,正式拜入金黑彥先生門
1982年,代表洛陽參加第一屆河南少數民族運動會,獲得52公斤級中國式摔跤銀牌
1985年,建立洛陽回族摔跤館,並任總教練
1988年,與同門師兄弟馬宏憲、馬恆斌、馬勝利、馬平虎五人共同建立洛陽市回族心意武術館。任教練。
1999年,演練十字把照片代表洛陽聖行心意六合拳被洛陽市志第17卷收錄
馬德運老師性情寬厚,學藝刻苦,深的金黑彥先生喜愛,也繼承了金黑彥最善技擊的特點。馬老師功力深厚,打法精湛,變換莫測,在洛陽心意拳界享有盛譽。隨著年齡的增長,馬老師也感到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他除了繼續用心培養新一代的傳人,還結合自己多年演練和實戰經驗,拍攝和整理心意六合拳資料,使得這門古老的拳藝得以代代承傳下去。
談拳語錄
洛陽心意拳的代表動作是單把,我們原來學拳的時候單把是下功夫練了三年,老師才繼續教其他的動作。
單把練的是步伐,也是身法,而單把的用法是反著用的,洛陽心意拳很多招都是正練反用。
“磨開心意理,打遍天下都無敵”關鍵是要磨開心意拳的理,才能千變萬化,才能是高手。
洛陽心意拳是“見式打式”,非常的靈活。
洛陽心意拳沒有專門的丹田功,因為每一式都是丹田功。
我們這一支(指金黑彥先生傳下來的)動作最小,小了才好用。
野馬盤槽這個小套路最出功,長功的時候要好好練。
功夫要成了的時候,通宵練拳也不覺得累
劉萬儀和馬夢樂是同一代的,因為年齡差了好幾十歲,有的人說他們是兩代,其實不是。
十字把的用法是最多的。
十字把要練圓了才練成了。
洛陽心意拳沒有分開的十大形,但每個形都在動作里有。
心意拳的步伐是最有特點的,步法練的時候彆扭,用的時候順。練拳要晚上練最好,沒有光的地方最練眼睛。
原來洛陽心意拳很保守不外傳,到馬夢樂這一代才傳給漢人(夏志誠),現代社會不一樣了,肯下功夫練的人少了,我們這一輩,再不傳就要帶到棺材裡去了。
我們這一支難練,初學者要是架子捏對了(指動作糾正對了),練著很吃力。
架子捏對了,你自己感覺勁就不一樣了。
練拳不能憋氣。
初學心意拳要穿厚底的鞋子,在平整的土地練,有功夫了就無所謂了。
洛陽心意拳在創拳的時候設計的非常科學,每一式都打人,每一式式都考慮到了實戰的真實的情況。
很多人練拳下勁,很有功夫,但不知道用法,練一輩子很可惜。
練拳就是愛好,喜歡了就能練成。
(馬老師說練拳都說是蹦拳,這是洛陽心意拳的習慣性說法,筆者將其改為練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