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勤動

馬勤動,男,生於1918年10月1日,卒於1940年4月25日。系大荔縣步昌鄉伏坡村馬家莊人。1937年秋參加革命,同年在安吳青訓班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政部追認為烈士。

馬勤動從1925年至1935年,先後在本村國小、縣職業學校紡織印染班、省立第二師範上學。他天資聰敏,學習勤奮,博覽群書,酷愛文史,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家裡,其父馬吉甫(共產黨員)老人的言傳身教,使他懂得處事待人的道理,尤其是老人那幽默的打油詩,首首皆是言近意遠、富有生活的哲理,使他倍受感染和啟發。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對日本帝國主義採取不抵抗主義政策,將東北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日本。國恥層迭,國家將覆。勤動從報紙上、課堂上、校園內外,耳聞目睹一片救亡圖存的呼聲。民眾奮起,救危扶傾,中國共產黨的召喚,在他心靈深處迴蕩,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報效祖國。

在師範放假或乾其它事歸來,他總在本村國小的講台上,開啟蒙童和小學生。那時一些老師,不太懂國音字母和音樂,而他則在其父所教的學校里,利用一切機會,在黑板上寫上些國音字母,帶領學生一起讀。隨後,使聲母、韻母一拼,就把一個字認得了。一下子提高了小學生認字的興趣。於是他就將國音字母寫成小碗那么大,教學生認讀。有時某個小學生發音不準時,勤動同志邊做示範邊教學,有時捏著自己的喉頭來糾正。一次又一次教練,使小學生們能認、能拼、能搬家。在教唱音樂時,因班級而施教,對蒙童們就教唱他們兒歌,如:“飛呀,飛呀,飛到花園去遊戲,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對小學生就教唱“松花江上”這首歌,使他們了解、認識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東北人民遭受了苦難,我們要同仇敵愾。勤動同志在課堂上,比比畫畫,使蒙童和小學生們看到本村這個小先生如此活潑、認真,有時引起小學生們的哄堂大笑,勤動同志的臉上,也顯出了甜甜的笑容。他這種認真負責和一絲不苟的精神,至今許多同志仍記憶猶新。
1935年他師範畢業,欲想在社會上乾一點事情,也為自己謀一個飯碗。但尋事無門,升學無資,全家八口人,僅靠祖業留下黃河灘的幾十畝薄田和其父在鄉間教書的一點薪俸及伯母、母親紡線織布來維持生活,實在無力繼續深造,只好在本村和後伏坡村國小帶點課,利用課餘做些家務和地里活。在教書中,他能認真備課,精心傳授。晚上,坐在燈下批改作業,同時在他所帶的班級中,廢除體罰學生,採用循循善誘的方法,因此博得了鄉黨們的好評。
1936年秋,共產黨員李子謙、白西振、馬吉甫、馬子健等人,為了幫助棉農免受奸商盤剝,在其周圍各村集資入股(每股是3公斤小米、7.5公斤面、1.3公尺細布、7.5公斤炭),在安仁鎮成立棉農運銷合作社,並訂有章程,成為我黨在朝邑地區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組織。合作社的章程,從草擬到成文,是在共產黨人的指示下,由勤動同志動腦動筆完成的。其條理分明,見解深刻,文筆簡練,字跡優美。
蘆溝橋事變,似一聲驚雷,震撼著祖國大地,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湧。勤動同志回響黨的召喚,和共產黨員韓增友等一起奔赴安吳青訓班。他們經過幾個月的革命錘鍊,知識猛增,思想大進。馬勤動同志由於學習、工作成績優異,被組織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參加過西安事變的趙壽山在蘆溝橋事變後,擔任38軍17師師長,率部請纓北上,經過保定、娘子關等大的戰役,重創日寇。但國民黨反動派欲報西安事變之仇,不予支援,妄想借日軍之手,消滅這支部隊,致使部隊損失慘重,士氣低落。此時,趙壽山接受地下黨的建議,將部隊開赴晉西北離石縣磧口鎮整訓,轉變作風,重振旗鼓,於是全軍上下,士氣為之一振。在整訓期間,趙壽山師長赴延安,見到毛主席,受到莫大的教育和鼓舞。趙壽山要求給17師派一部分骨幹分子。毛主席指示中共陝西省委,由安吳青訓班和地下黨抽了百餘名骨幹,並在省內再招收了一批進步青年,在三原縣成立了17師教導大隊,為改造部隊,堅持長期抗戰,訓練幹部。馬勤動同志是在1938年3月來到17師教導大隊學習的。
38軍17師教導大隊,於1938年3月在三原縣成立,6月移師山西省陽城橫河鎮與38軍軍部會合。7月又從太行山沿黃河進到中條山的平陸縣茅津渡學習。他們完全按照抗大和安吳青訓班的教育方針、方法和教材,還結合正規軍教材,嚴格進行訓練。主要的課程有抗日的政治工作、游擊戰術、中日問題、大眾哲學、政治經濟學、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及正規軍的軍事四大教程等。為了進一步改造部隊,趙壽山軍長重申了三大禁令(禁吸大煙、禁嫖、禁賭)、四大口號(自我教育、自覺紀律、經濟公開、人事公開)。同時趙壽山軍長在教導大隊,每周作一次講話,以楊虎城部隊的創始、北閥戰爭、西安圍城、膠東戰爭、西安事變、抗日戰爭、雪花山戰役等光榮的革命歷史來教育部隊、學員,以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為改造部隊、鞏固部隊,推行新作風,增強戰鬥力,發展、壯大黨的組織打下了有力的基礎。
該期教導大隊處於國共合作的抗日時期,黨的活動、宣傳、教育比較公開,特別是由朱曼青、劉秋水、李旭東、賀立、楊鎮魁、王友軒、韓增友、姚傑和馬勤動等20餘名同志為骨幹所組成的學生支部,在一年的學習期內,他們按照黨章規定,慎重而又放手地在學生中吸收、發展了70餘名共產黨員,擴大了黨的組織,壯大了黨的力量。
馬勤動來教導大隊時,年僅20歲。他思想敏銳的程度,好似一個老戰士,常和同志們在學習會上談論政治、軍事形勢,同志們都認為他學習透徹,見解精闢。通過《論持久戰》一文的學習,使大家進一步樹立了長期抗戰的思想。軍事學習中,對步兵操典、野外勤務、射擊原理、射擊技術、戰鬥動作,不僅能領會要點,融會貫通,還能舉一反三。在幫教過程中,處處、事事帶頭示範,並能和戰友們一起摸爬滾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掌握了過硬的軍事本領。戰友們都視他為知心朋友。在夏收助民勞動中,他隻身穿進麥行中,割得快、茬低、乾淨、堆放整齊,民眾稱讚他是莊稼行里的一把好手。在幾次跋山涉水的長途行軍中,他團結互助,有時攙扶體弱的同志,有時背上背包,有時扛上槍。宿營時,利用一切時間,到野外去挖野菜,交大灶幫一伙食,有時讓其他同志休息,他擔任警戒任務。凡部隊所到之處,他便向當地各界民眾,宣傳抗日必勝的信心,以此喚起民眾,鼓舞民眾的鬥志。他隨時隨地能找班長、戰士談心,交流思想,平易近人,所以大家都很尊重他。在這些平凡的事情中,我們在馬勤動身上,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可貴精神和應有的品德。
1939年元月,馬勤動同志在茅津渡學習畢業後,他和翟明軒(共產黨員)同志一起分配到17師102團5連任中士見習生。當他到部隊後,卻來不及熟悉情況,緊急的行軍命令下達了。“3·29戰役”,這是馬勤動同志軍事生涯中第一次參加的大戰役。是役,敵軍4000餘人,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向17師陣地發起猛攻。5連全體官兵奉命轉入敵後襲擊周倉廟的敵軍據點。他帶領全排戰士奮不顧身的衝進了敵人陣地,一陣猛射,敵軍潰逃了,他們占領了陣地。他一邊命令部隊注意警戒,一邊打掃戰場,迅速將戰利品收集起來。部隊轉移時,他又奉命和幾個戰士在後邊掩護,所以戰士們說:“馬中士是軍部教導隊來的,真行!”由於他作戰勇敢,衝鋒在前,贏得了同志們的讚揚和上級的好評,不久被提為排長。從此,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和戰士們的關係更密切了,對他們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一冷一熱,關懷備至。戰士們傷風感冒,他端水送藥;行軍打仗,腳上磨泡,他督促戰士洗腳清泡。馬勤動同志知道,只有視他們如兄弟,才能團結的象一個人一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以實際行動來向民眾證明,一個共產黨員,事事處處要做民眾的表率,起模範帶頭作用,方能帶領全排同志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他同時利用交流思想之機,向他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為黨在連隊的建立、發展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這時,馬勤動同志已奉命兼做黨的工作。
馬勤動同志善於和全連的班長、戰士交結朋友。由於這個連隊的骨幹分子大多是參加過西安事變的,又經過華北抗戰,有一定的政治覺悟和戰鬥經驗,加上馬勤動同志的啟發和幫助,很短時間就發展了11名黨員,9個班長中就有8個成了共產黨員,大大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而他從不誇耀自己,並和連長、其他兩位排長協力合作。加上翟明軒同志的配合,全連上下形成了一個團結戰鬥的整體。
部隊剛剛休整,“6·6戰役”又開始了。是役,日軍視中條山為“盲腸”,決欲取之。在第5次掃蕩失敗後,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又集中第20師團和37師團之一個旅團,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分9路進行第6次掃蕩。17師102團,馬勤動同志所在的營和另外一個營去稷王山配合山西決死隊行動。他們用化整為零、集零為整的戰鬥方案交替使用迷惑敵人,各自為戰,尋機打擊敵人。當日軍向稷王山進攻時,馬勤動帶3排在八將門擺開陣勢,以逸待勞,誘敵深入。當敵人向其陣地進攻時,他命令全排猛烈地阻擊了敵人,打得敵人丟盔棄甲。但敵人並不甘心,尾追不捨,為了減少傷亡,部隊急速轉移。他又命戰士們化整為零,各自為戰,迅速脫離戰鬥。此時第一排已乘機繞至敵後,一陣猛打猛衝,擊斃了正在指手畫腳的敵軍少佐一名(即少校、營級官佐)和一批士兵。敵軍失去指揮,便狼狽逃竄,而馬勤動所在的連隊,勝利而歸,無一傷亡。
1939年中秋佳節前,馬勤動同志從山西前線歸來省親。藉此佳節賞月之際,全家團聚,以敘天倫之樂。馬勤動同志是一個受黨教育的新型軍人,決心以赤子之心,報效祖國,所以在節後不久,即告辭家人。馬吉甫老人深明大義,勉勵勤動:大丈夫應立志報國,不能留戀兒女之情(馬勤動赴安吳青訓班時,恰在新婚燕爾之期)。
38軍在中條山堅守的陣地上,自從第6次打退了日寇的掃蕩後,又接連打退了敵人的多次掃蕩,形勢大有好轉。而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卻暗中聯日反共。1939年11月初在臨汾與汪、日代表密談。在國民黨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時,閻錫山充當了反共的急先鋒,發動“十二月事變”以武裝進攻新軍。上級命令所屬各部隊,要及時掩護黨的組織負責人及大批犧盟會員和進步人士。同時也處決了一些反動分子,還主動迎擊日軍的進攻。經過10多天的戰鬥,打退了日、閻的破壞和掃蕩,保衛了中條山陣地,使決死隊繼續堅持了抗日鬥爭。5連在這次戰鬥中,一方面熱情接待了犧盟會的同志們,同時又在12月15日的夏縣戰鬥中堅守陣地,掩護4連後撤,保證全營戰鬥力未受損失。馬勤動在這次戰鬥中,率領全排,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堅守陣地,直至4連撤出陣地後,才奉命猛衝一陣撤出戰鬥陣地。此役,他排受到上級的表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