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刨泉村

交通方便,全村耕地2607畝,420戶,1016人,其中男510人,女506人。 楊六郎騎著馬經過該村,到達時人和馬都渴的不行,就跟老百姓要水喝,村里人沒給。 2002年,修建雨池2座,面積200立方米。

馬刨泉村簡介

村落概貌

北京市昌平區流村鎮轄村,位於鎮西北部山區,山高路遠,距昌平45公里。公路蜿蜒山間,海拔680米。交通方便,全村耕地2607畝,420戶,1016人,其中男510人,女506人。姓氏以劉、田為主,均為漢族。

歷史沿革

村名的由來是在北宋時期,楊六郎把守三關口,路過該村,那時沒有水,吃水都到長峪城水庫去馱水,吃水很困難。楊六郎騎著馬經過該村,到達時人和馬都渴的不行,就跟老百姓要水喝,村里人沒給。這時候楊六郎騎馬走到北西嶺頂尖時就對馬說:“你就在這裡刨水,刨出水你就喝,刨不出來你就別喝。”這匹馬很有靈性,就在那裡用蹄子刨,刨了幾蹄子竟然真的刨出水來,解決了缺水之急。後來楊六郎一生氣用鞭子往村北山也就是小平塌腳下的山上一指,就把水暫存在北山上,命名寄水坨。
新中國成立前,該村歸昌平縣管轄,新中國成立後,歸昌、宛、懷管轄,解放後又歸為昌平縣管轄,為老峪溝轄村,1997年合併鄉鎮時劃歸為流村鎮。

自然環境

地處於綠山區,山場寬廣,植被茂盛,群山環繞,氣候涼爽,土壤肥沃,晝夜溫差大,有獨特的小盆地氣候,是“休閒、養身、度假”為一體的理想修身避暑盛地,並適合搞種植、養殖業。

文物古蹟

村東、村中、村西各有一座廟,村東曰九神廟,村中曰財神廟,村西曰菩薩廟。財神廟和菩薩廟在1989年修繕一次,九神廟由於年久未修,坍塌嚴重,只留下兩間破舊的正殿及部分配殿,九神廟園內3株600—700多年的老槐樹,枝繁葉茂,為國家一級保護樹木。村里上台子和魏家大槐樹有1000多年的老槐樹為二級保護樹木。

經濟發展

近年來,根據本區地勢優勢,積極回響黨的富民政策。2002年,修建雨池2座,面積200立方米。退耕還林,栽植仁用杏、核桃樹苗300畝。低壓改造5000米;2003年修建蓄水池3座10400立方米,管道2500米,退耕還林470畝;2004年有線電視進入農戶270戶,解決了農民看電視難的問題;2005年人畜飲水工程,修建蓄水池300立方米,管道5000米,歸耕還林394.2畝;2006年嫁接薄皮核桃1800棵;嫁接大杏扁20000棵;2007年嫁接薄皮核桃3800棵,大杏扁30000棵。農民的收入逐年提高,全村總收入達到357萬元,人均收入3520元。

村政建設

村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1970年全村通電,1984年吃上自來水,2004年安裝有線電視和普及電話,2005年人畜飲水改造,2006年溫暖工程。有190戶搭上了節能吊炕。這裡有傳統古戲,1995年又組建了秧歌隊和霸王鞭。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2006年修建了街道,5000平方米,建垃圾房3座。

村史榮譽

村黨支部建立於1937年,現有黨員57名,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是張進恆,現任黨支部書記是張建立。
原村籍革命人物:劉長英、田雨林、蔡瑞英、張文祥、沈其順等。
抗日戰爭時期烈士:張太林、劉景霞、劉福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