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研究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研究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產生的社會歷史語境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產生的思想來源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當代意義

圖書信息

作 者:馬俊峰 著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1
版 次:1頁 數:289字 數:247000
印刷時間:2011-11-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516103043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馬克思從政治共同體到社會共同體轉向的學理研究路徑,構成政治哲學史上的重大轉向。馬克思通過共同體範式的歷史唯物主義轉向,使得政治哲學的中心發生位移,並為他的政治哲學建構奠定了基礎。馬克思將他的政治哲學理念移植到社會共同體之中,進一步闡釋社會正義、自由、社會平等。馬克思從社會共同體角度激勵了人們關注和思考政治哲學,馬克思有關人的全面發展的“自由人聯合體”一思想言述為人們的不懈奮鬥指明了方向,馬克思關於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關係的論述,更使人們看到了美好未來生活希望。馬克思政治哲學正是集古典與現代於一身,從而超越了自由主義、共和主義和共同體主義的政治哲學局限性。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共同體構成馬克思政治哲學思想核心。

作者簡介

馬俊峰(1969-),男,甘肅張家川人,1994獲得陝西師範大學政教系學士學位,2002年獲取陝西師範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哲學碩士學位,2007年獲得南開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學位,2011年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後出站,曾於2011年3月到5月訪學於台灣輔仁大學。參與和主持國家和省級項目5項,曾在《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江西社會科學》、《貴州社會科學》、《雲南社會科學》等雜誌上發表三十多篇論文,已先後出版論著《哈貝馬斯以興趣為導向的認識論》(合著)、《政治自由理念的近代轉向及批判反思》(專著),主編有《現代西方哲學思潮》,現為西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政治哲學研究。

目錄

導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與意義
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一章 “共同體”概念的界定
一 “共同體”概念的歷史考證
二 “共同體”概念的歷史形成與構建
三 “共同體”的類型、功能和價值取向
四 “共同體”的定義
第二章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創立的歷史背景和思想來源
一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產生的社會歷史語境
二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產生的思想來源
第三章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形成軌跡
一 《博士論文》:個體對共同體的反叛
二 《關於林木盜竊法的辯論》:反思國家共同體
三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透視國家共同體和市民社會共同體的關係
四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勞動異化導致人和共同體的雙重異化
五 《德意志意識形態》:國家作為一種“虛假的共同體”
六 《共產黨宣言》:“自由人聯合體”
第四章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基本內容(上)
一 本源共同體
二 亞細亞的共同體形式
三 古典古代共同體形式
四 日耳曼共同體形式
第五章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基本內容(下)
一 市民社會的緣起及反思
二 市民社會是構成未來共同體的必然階段
三 國家的起源及其本質
四 資本主義國家是“貨幣共同體”和“資本共同體”
五 “公社”共同體對國家的揚棄
第六章 馬克思社會共同體理論當代意義
一 共同體視閾下的共和主義
二 共同體視閾下的自由主義
三 共同體視閾下的社群主義
四 權威和自律:一種無政府主義反對共同體的闡述
五 重新建構中國公民社會共同體
結語
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