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綱要(修訂本)

馬克思主義哲學綱要(修訂本)

《馬克思主義哲學綱要(修訂本)》是現代韓樹英主編的一部哲學著作。

內容簡介

該書是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而編寫的試用教材,主要供幹部使用。1983年初版以來,頗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在結構和內容等方面,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系統、完整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理論體系。全書以章節體系構成,包括緒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三大部分共十八章,論述全面,層次清晰,對重點和難點作了詳盡的分析和闡釋。在探討由於電子計算機和機器人等人工智慧的出現,意識是否是人腦的機能以及機器能否思維、能否代替人類的思維等一系列的問題,作者予以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解釋和說明。作者認為,人工智慧的實質是人把思維的部分功能交給機器去執行,而不是機器本身能夠思維。計算機仍然是人的工具,是入的智慧型的物化。人類有能力製造它,也有能力操縱和控制它。而尤其重要的是,人類思維活動是一種社會現象,具有社會的屬性。所以,人造的智慧型機器根本不能同具有社會屬性的人腦相提並論。

(二)史論結合,論證臻密,利於讀者完整準確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論述哲學的物質概念時,作者指出,各派唯物主義哲學都承認世界是物質的。但對什麼是物質的認識,卻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式,如金、木、水、火、土等,認為這就是。原初物質”,萬物皆由其組成。近代歐洲唯物主義把原子所具有的物理屬性,如不可分、質量不變等,看成是物質不變的屬性,把具有這些屬性的具體物體或材料看成物質。這種物質概念,不能區分社會歷史領域中物質的東西和精神的東西,不能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說明社會歷史現象。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制定了科學的物質概念,堅持了唯物主義立場,劃清了同不可知論的界限。

(三)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特點,作者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性質從總體上看是非對抗性的,而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也將長期存在;克服矛盾的途徑,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自覺地、有計畫地得到解決;解決矛盾的方法,也主要是用非對抗性的方法。從根本上來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必須通過大力發展生產力,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得到解決。關於社會主義社會量變質變的規律,作者指出,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的發展所要完成的質變,是有領導、有計畫地自覺實現的;而這種革命變革又是通過部分質變逐步實現的;其飛躍形式從總體上看是非爆發式的。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否定之否定的特點,作者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否定是自覺的否定;這種自我否定是通過局部否定實現的;社會主義制度為否定舊事物、發展新事物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四)重點闡述了科學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巨大作用。作者在詳細闡明科學的本質、科學的發展規律和社會功能後指出,科學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中,科學指導著社會有計畫地發展。現代化建設需要馬克思主義和各門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它是有計畫地改造自然、發展社會主義生產的工具;科學轉變成社會生產力,成為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物質力量;科學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造就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的教育手段。

(五)以較大的篇幅,介紹和評折了現代西方哲學。作者指出,儘管現代西方哲學對於現時代的一些問題作出了反映和探索,但由於其階級和社會的局限,由於其唯心主義和形上學世界觀的局限,仍無力對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事實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解決現時代問題的唯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出版信息

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第2版,35.6萬字,責任編輯倪天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