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進口飲料,現在讓小編來為大家分析下:
馬來西亞白咖啡:白咖啡是馬來西亞的土特產,約有100多年的歷史。白咖啡並不是指咖啡的顏色是白色的,而是採用特等Liberica(賴比瑞亞)、Arabica(阿拉比卡)和Robusta(羅布斯塔)咖啡豆及特級的脫脂奶精原料,經中輕度低溫烘培及特殊工藝加工後大量去除咖啡鹼,去除高溫碳烤所產生的焦苦與酸澀味,將咖啡的苦酸味、咖啡含量降到最低,不加入任何添加劑來加強味道,甘醇芳香不傷腸胃,保留咖啡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口感爽滑,純正,顏色比普通咖啡更清淡柔和,淡淡的奶金黃色,味道純正,故得名為白咖啡。
白咖啡和黑咖啡最大的本質區別是在其加工流程上。
白咖啡與普通咖啡的分別在於從挑選原料到咖啡豆的培炒以及咖啡沖調方面的不同。白咖啡通常是採用較名貴的精選咖啡豆,而且完全不摻雜雜質,如麥粒、玉蜀黍粒等,因此味道比較純正。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栽植條件,較為嚴苛。需要生長在海拔600至2000公尺以上,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力,充足的濕氣及適當的日照條件與遮蔭,同時阿拉比卡咖啡樹對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差,容易受到損害,因此需要很多的人力來照顧及維護,所以阿拉比卡咖啡豆為國際公認的上等高級咖啡材料。
在咖啡豆培炒過程上白咖啡與普通咖啡也有所不同。普通咖啡是咖啡豆高溫炒制而成,其後煮成咖啡原漿,烘乾。這樣的做法會有大量的咖啡鹼和反式脂肪、脫水化合物,傷胃、鈣流失、肥胖都是這些物質在作祟。白咖啡以傳統獨特工藝未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劑或焦糖經低溫烘培(烤制)而成,將高溫碳烤所產生的焦苦與酸澀味的降到最低,保留原始咖啡的自然風味及醇厚香味,不含反式脂肪[大量存在於油炸食品中,國際食品嚴格控制含量,會造成膽固醇上升、脂肪增多等問題],咖啡含量及熱量亦低於普通咖啡,既符合現代人健康減肥的要求,又避免飲用一般咖啡所帶來的燥熱煩惱。
馬來西亞白咖啡在製作過程中不加任何添加劑,可以直接沖泡,冷卻後也不會像黑咖啡一樣變酸。所以,喝了白咖啡不易燥熱、不易上火,吸收率高,對胃腸道無任何不良刺激。它還有利尿作用,可以促進心血管的循環。一杯100克不加糖的白咖啡只有2.55千卡的熱量。所以餐後喝杯白咖啡,就能有效地分解脂肪。白咖啡的咖啡含量低於10%,更加溫和健康。
至於“白咖啡”這個名字的由來,起源於上世紀初的馬來西亞怡保地區。當時大批華人為謀生來到馬來西亞怡保地區的錫礦當礦工。由於每天都要在日曬雨淋的惡劣環境下工作,極容易水土不服並患上感冒等疾病,但當時醫療設施非常落後並缺乏必需的藥品,華人礦工們身體健康受到很大威脅,幸運的是他們在無意中發現野外生長的咖啡果具有提神、醒腦以及保健的效果,於是便開始在工作之餘將咖啡果與一些野菜煮在一起做成“咖啡野菜湯”,喝過之後可緩解一身的疲勞,並因此受到廣大華人礦工們的喜愛。有一天英國礦主巡查礦場,意外地聞到陣陣咖啡香味,詢問後方得知礦工們在煮“咖啡野菜湯”,於是英國礦主便向礦工們傳授西方煮咖啡的方法,礦工們從此喝上了西式咖啡。經過時間推移,咖啡在馬來西亞的影響逐漸擴大,喝咖啡成為當地許多家庭的傳統習慣。但當時很多華人並不喜歡苦澀帶酸的西式咖啡口味,他們便通過選配混合不同咖啡豆、在咖啡中加入適量的奶和糖,以及將高溫烘培咖啡改為中低溫長時間烘培等方式,來對西式咖啡進行改良,逐漸將其調製成最適合華人口味的咖啡。在咖啡中加入奶和糖,當時華人稱之為“咖啡加白”(白即是指奶和糖等兩種成分),慢慢地人們便將這種經華人改良的美味咖啡稱之為“白咖啡”,其也逐漸成為馬來西亞的傳統特產而深受人們喜愛。
歷史發源地
馬來西亞白咖啡的原產地在怡保(位於馬來西亞北部),是移居到馬來西亞的華人吳文清先生的祖父研製出來的。所以馬來西亞的白咖啡仍以怡保白咖啡最為出色、地道。白咖啡作為怡保當地的一種特產,已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白咖啡是馬來西亞的土特產,約有100多年的歷史。
馬來西亞
因其氣候和特殊的地理位置,馬來西亞出產的咖啡有獨特味道。作為馬來西亞發展歷程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咖啡產業,可以說是憑著其獨特的南洋風味和悠久的歷史淵源,這一百多年來伴隨著幾代馬來人共同發展和成長。馬來西亞咖啡文化的奠基者,華人也成為了白咖啡的主要消費群體之一。隨著這幾年來咖啡與旅遊產業卓有成效地有機結合,咖啡也成為了馬來西亞與中國兩國之間積極友好關係以及共榮共強的見證者。
白咖啡在馬來西亞市場上多數為40克的,也有少數為20克和30克,一般來講,40克的白咖啡,水量為180-200毫升,30克水量為150毫升,20克水量為100毫升。沖泡水溫應當保持在85~90攝氏度間,沖泡後即可飲用。同時也可加冰、熱飲或冰鎮。白咖啡冰凍或冷卻後口感不變差不變酸,而普通咖啡沖泡及冷卻一段時間後會變酸。
另外,沖泡白咖啡時,人們常習慣於使用馬克杯而不是玻璃杯,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更好的保持咖啡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