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花葉心腐病

香蕉花葉心腐病

香蕉花葉心腐病是一種病,屬於香蕉心腐花葉病毒的一個株系。本病的發病特點與香焦束頂病基本相同。蕉園內病害近距離傳播主要靠棉蚜、玉米蚜和桃蚜等傳毒蟲媒;遠距離傳播則借帶病吸芽的調運。

簡介

香蕉花葉心腐病現已成為香蕉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均有該病發生,廣東有些蕉園發病率高達90%以上。香蕉花葉心腐病在南美洲、菲律賓等地於20年代早有發生,其為害性不亞於香蕉束頂病。1974年春、夏之間此病在廣州市郊部分地區及東莞個別地點首次發現,後蔓延擴展較快。近些年來,該病呈上升態勢,發病面積逐年增加,病株率30%以上,高的達90%以上,給香蕉生產造成了極大損失。

屬全株性病害,病株葉片現褪綠黃色條紋,呈典型花葉斑駁狀,尤以近頂部1~2片葉最明顯,葉脈稍腫凸。假莖內側初現黃褐色水漬狀小點,後擴大並連合成黑褐色壞死條紋或斑塊。早發病幼株矮縮甚至死亡;成株感病則生長較弱,多不能結果,即使結實也難長成正常蕉果。

症狀及危害

1、葉片症狀: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斷斷續續的或長或短的褪綠黃色條紋和梭形或紡錘形圈斑,與綠色部分呈黃綠與深綠相間的化葉狀。在幼嫩葉片中葉片黃化、斑駁,隨著葉片老熟漸變為黃褐色至紫黑色,最後可成為壞死條紋和枯圈斑。

2、葉心症狀:香蕉葉心發病嚴重時,病株心葉和假莖中心部分出現水漬狀,隨後壞死,變褐而腐爛。把假莖縱切可看到病部成長條紋,橫切則呈塊狀。

3、花蕾症狀:花器受害呈斑駁狀。

4、假莖症狀:內側最初出現黃褐色水漬狀小點,最後擴大並聯合成黑褐色壞死條紋或病斑症狀。

5、整株症狀:受花葉心腐病危害的香蕉樹生長較弱,多不能結果,即使結實也難長成正常蕉果。早發病株矮縮甚至死亡,早發現早挖除。當病害進一步發展時,心葉和假莖內部分組織出現水漬狀病區,以後壞死變黑褐色腐爛。縱切假莖可見病區呈長條狀壞死病斑,橫切呈塊狀病斑。

病原與發生規律

香蕉花葉心腐病 香蕉花葉心腐病

該病病原為黃瓜花葉病毒香蕉株系。蕉園內病害近距離傳播主要靠蚜蟲、玉米蚜和桃蚜等傳毒蟲媒,也可以通過汁液摩擦或機械接觸方式傳播;遠距離傳播則借帶病芽的調運。幼嫩的組培苗對該病極敏感,感病後1—3個月即可發病,吸芽苗則較耐病,且潛育期較長。病原病毒還可侵染大蕉和葫蘆科、茄科作物及多種雜草。溫暖而較乾燥有利於蚜蟲繁殖活動的年份往往發病較重。每年發病高峰期為5—6月。幼株較成株易感病。蕉園及其附近栽植茄、瓜類作物的園圃較多發病。高濕多雨的春植園一般較少發病,在溫暖乾燥年份,本病發生較為嚴重。

預防措施

1、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植保方針,實施檢疫,嚴禁從病區調運種苗,新引進的品種亦應暫時隔離網革防蟲種植。選用無病蕉苗,培育健壯香蕉植株,蕉苗定植後做好免疫處理,建立植株健全免疫系統,增強其抗病防蟲能力,阻止香蕉花葉心腐病菌侵染植株,避免減少病害發生。同時避免在香蕉園內及其附近種植瓜類、茄果類及十字花科作物。做好蕉園土壤肥水管理,不偏施氮肥,必要時候使用土壤修復劑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及土壤酶活性,提高營養吸收及轉化率,保障植株營養供給,增強香蕉樹勢。

2、香蕉花葉心腐病是系統性病害,因此對已感病植株,通過免疫處理,激發強化植株免疫抗性,促進植物保衛素的分泌,誘導植株過敏性壞死反應,遏制病毒進一步蔓延擴散,再者加速植株代謝活動,及時排泄體內病毒產生毒素,疏通維管束通道,恢復養分水分正常吸收運轉,香蕉恢復生命活力。最後免疫處理能分泌害蟲蟲卵,對蚜蟲、飛虱、紅蜘蛛等有趨避殺滅作用,減少病害傳播途徑,避免病害擴散,降低損失。

3、無病區和新區應種組培苗或無病吸芽。種組培苗的宜早(3月間)勿遲,也不宜秋植;宜選6~8片的大齡苗定植。

治療方法

1、及時噴藥殺蚜

噴50%抗蚜威2000倍液殺蚜(廣州地區3、4月和9、11月為蕉蚜盛發期)。

2、及時毀挖病株

徹底挖除病株,挖前先噴藥殺蚜,然後用除草劑草甘磷注入離地30~70厘米的假莖(5~10毫升/株),或用80%2,4-D可溶性粉膠囊放入病株喇叭口或兌水注入假莖,讓蕉株自然枯死。

以上藥劑,請參照生產廠家的產品使用說明書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