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香綢扇是利用本地盛產的白竹為骨架,以薄而透明的白色絲綢為扇面,經過72道工序精心加工,完全純手工製成。扇面用國畫技法繪以人物、山水及花鳥魚蟲,圖案美觀、雅致,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摺扇在製作中經過藥物、香料熏煮,不但使用起來開合自如,隨心所欲,而且“風來香滿,輕搖可拂盡塵暑”,能給人一種難以言傳的美妙感受。
影響成就
★2003年,臨江香綢扇成為“北京文化藝術研究所成立50周年紀念活動”紀念品;
★2005年,臨江香綢扇更是走出國門,成為了“重慶市亞太市長峰會”專用紀念品。
相關報導
成為人民大會堂專用紀念商品,最高年產值達180萬元
據史料記載,香綢扇始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其主要產地則為臨江鎮。產品選用山澗優質鳳尾竹、上等絲綢為材料,採用傳統削、鑽、刮、漂、漿等72道手工、手繪、手書工藝精雕細鑿而成。“七十二道半,打開不上算!”說的就是臨江香綢扇。
“最初在上世紀50年代時還沒有‘香綢扇’這一說,那個時候只是一般的油扇,到了80年代的時候才創新發展成為香綢扇。而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則正是香綢扇最為輝煌的時期,年產量達百萬,產值和現在差不多,都是過百萬元。不過,那時物價可比現在低太多了。”臨江花園扇廠廠長黃聖科說。
小小摺扇以薄而透明的皮紙或白綢為材料製作扇面,用國畫技法繪以人物、山水及花鳥魚蟲圖案。同時,在製作過程中採用藥物、香料熏煮,暑天扇涼,令人感到風來香滿,心曠神怡。香綢扇已成為我縣特色傳統產業。1992年,臨江扇廠與航天工業部重慶機電設計院合作,建立香綢扇自動化生產線,摺扇年產值可達180萬元。臨江香綢扇多次獲得省市級“優秀產品”、“消費者喜愛商品”等稱號,並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列為紀念專用商品。如今,臨江香綢扇除了暢銷國內,還遠銷到香港等地。
由盛而衰,在低谷中徘徊
走進臨江鎮花園扇廠,在街道邊的一小棟樓下面是香綢扇門市,上面則是工廠。門市里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香綢扇,而不足百平米的工廠里五六個工人正忙碌著。
當記者問及扇廠廠長黃聖科香綢扇的銷量怎樣時,黃廠長一臉苦笑地說:“現在的香綢扇銷售一直處於低谷中。”
黃廠長拿出幾把香綢扇給記者看,打開扇子一陣清香撲來,記者問一把扇子成本在多少,黃廠長告訴記者,香綢扇之所以這樣取名,一是因為香綢扇扇面質地為綢子,二是香味。現在絲綢一般的就是每米10元錢,再加上香料等,記者手中一把標價為16元的香綢扇,成本就在7元左右,當然這還不包括工人的工資。
除了高額的成本外,香綢扇難以大規模地走出去,在黃聖科看來,一是因為香綢扇是純手工工藝,在保證了做工工藝的同時就很難保證高產量,無法成批規模地外銷;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現在香綢扇的實用性大大降低,可以說聊勝於無,因為有各類電扇、空調早已走進千家萬戶,香綢扇也因此由原來的實用性產品逐漸轉化為贈送、收藏、觀賞的純工藝品了。
千方百計撥開迷霧,力爭走出困境
在記者驚嘆香綢扇扇面上的花鳥魚獸和俊逸書法時,黃廠長感嘆,“這可是我們高價專門請的書畫家打造的喲!”黃廠長介紹,以前的綢扇圖案簡單、形式單一,已經不再適應現代人的審美情趣,無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而要想香綢扇走出低谷,重塑輝煌首先肯定是要從綢扇的外觀著手。
據黃廠長介紹,最開始為了走出香綢扇的低谷,我縣三、四家香綢扇廠家可謂絞盡腦汁,降價促銷、送貨上門什麼方式都用過,但苦苦支撐仍難扭轉由盛而衰的局面。
黃廠長說,從外觀著手,香綢扇只能打“親情牌”,為此將香綢扇商標定為“親情”牌,在他看來,以親情作為入手點,可以抓住消費者的旅遊紀念、饋贈親朋的心理,送一把香綢扇“為親人捎上綿綿的祝福,為愛人獻上甜甜的溫馨,為友人送上盈盈的問候!”
“現在香綢扇實用價值小了,要讓它重塑輝煌一是要走工藝品的路子,二是要走旅遊產品的路子。”黃聖科分析,也正因如此,臨江扇廠積極爭取上級投入與支持,並與縣旅遊局緊密聯繫,正欲把香綢扇作為我縣旅遊業的旅遊產品進行開發。
香綢扇最好發展時期,期待重塑輝煌
“雖然這幾年市場低落,不過隨著我縣的旅遊發展,以及對香綢扇的宣傳力度越來越大,我相信香綢扇一定會重新迎來發展的春天。”黃聖科信心滿滿地說。
現在,香綢扇開發的產品有休閒扇、鴛鴦扇、全家福、乾隆扇、舞蹈扇、裝飾壁扇、旅遊珍品紀念扇、傳統文化精品套扇等八大系列三十多個品種。產品高貴典雅,清香怡人,具有消暑、裝飾、鑑賞、收藏價值,既保留了傳統手工工藝原始自然的古樸之美,又體現了中華民族扇文化的內蘊。應該說,我縣香綢扇產品品種較多,獨特魅力,主觀上具備了大力發展的潛質。
據黃聖科介紹,接下來的發展就是規劃將擴大香綢扇生產規模,他規劃投資200萬元建成一個占地10畝的標準化廠房,同時解決100人左右勞動力就業,年產值爭取達到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