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史簡介
1949年至1950年間宗彥文海,鑒於香港鄧族人口有數萬眾,而各地避居者 日繁,本「木本水源」及「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成」之旨,倡議組織鄧氏宗親會,以敦睦宗誼,乃偕國業、偉蘭、鄧超等發動連繫宗親,商借四邑工商總會為臨時會址。鑒於茲事體大,自非三數人之力所能竟其功,由文海,國業往謁鄧開,北泉宗彥請其鼎力支持,而兩公則仍嫌力有未逮,素仰鏡波伯,賦性仁慈,樂於社會公益事業,乃於鄧鏡波學校校舍行將開幕之期,由文海,鄧開,北泉,國業,鄧和等聯袂以徵詢送何禮物志賀為詞,實則擬請其玉成組會之舉。鏡波伯義不容辭,慨然允諾,鄧鏡波學校校舍開幕之日,本會由文海、鄧開、北泉、國業、鄧和五人代表前往參加典禮。散會後,老人家與五代表合照於校前,表示忠誠合作。同年八月間,假乾諾道新廣合辦莊舉行第一次籌備會,即席推舉文海、鄧開、偉蘭、開堯、鄧超、玉泉、雨松、佩瓊、鄧滿、友山、漢封、國業等為發起人,藉以聯絡宗誼。斯時港地組織宗親會,系屬創舉,所以參加者人數不多,所入有限,一切經費,概由發起人分負,出錢出力,慘澹經營,功不可沒。
1953年6月香港鄧氏宗親會立案註冊獲政府批准,從此在香港眾多宗親會中正式占一席位。同年文海宗長亦因連任二屆理事長而功成身退,並選出鄧開宗長為第三屆理事長,倬雲宗長為監事長,惠民宗長為義務秘書。鄧開宗長就任之初即成立籌置會所委員會,並推舉鏡波宗長為主任,與各理監事及委員進行會所籌置工作。鏡波宗長率先捐助一萬元,帶動各委員宗親先後捐助,共籌得三萬元,但仍不足置會所之用。經多方商議,以會產抵押,向恒生銀行借款二萬元,合共五萬元,在灣仔廈門街購得32至34號共六單位唐樓。除三十二號二樓作會址外,餘下五單位租出作會務運作經費之用,會務續得以擴展。
1957年夏,第六屆理事長鄧克一為本會負責(借銀行二萬餘元)為慮,以改建會所,清償債務,增加收益,發起十萬元捐款運動。惜因當年會員不多,僅籌得三萬餘元,不足改建會所之數。經理監事議決,將籌得之款作清還恒生銀行借款2.5萬,贖回契據,餘款歸還鄧開宗長借出之會所裝修費六千元。克一宗長發起之十萬元捐款運動,其功亦屬赫然可見也。
1974年政府將廈門街會址物業劃入市建藍圖,改建公園,欲以42.5萬收購兩座物業。但此價與市值相差甚遠,當屆理監事會拒絕成交。1976年政府舊事重提,當時第七屆理事長文燮及理監事會堅拒政府賤價收購。1978年第八屆理事長遜璋,監事長冠雄經理監事會議決欲自行重建。同年6月接工務局覆函謂該地已辟我休息公園之用,不能重建。遜璋、冠雄為首理監事會議決聘律師以反對政府賤價收購會產為理據,理逾半載,率獲勝訴。1979年再接政府來函謂此兩幢物業屬危樓,定於6月份封閉拆卸。本會需付拆卸費及補各層租客搬遷費共需10.4萬元。理監事會經多次緊急會議,議決將物業地產變賣。同年十月得李樹坤先生以150萬元購入,除支付拆卸費及租客搬遷費外,尚餘139萬元。
1980年1月以120萬元購入紅磡寶其利街22A號地鋪連閣樓,面積1050尺。1981年7月以28萬元購入上海街459號三樓約800尺。以上物業租出作本會運作經費之用。
1977年得永遠名譽會長鄧若璠太平紳士夫人鄧蔡煒玲女士將本會現址B座捐贈給本會作永久會址。自得鄧蔡煒玲女士捐贈會址後,會務蒸蒸日上。至八十年代有感會址不敷套用而需擴大。1987年第十三屆理監事會議決,進行擴置會所。由理事長錦木購入本會同層F座,提議與本會相鄰A座調換作連通擴大會所之用。隨即成立擴置會所委員會選出若璠、樹椿、冠雄、遜璋、漢強、炳榮、鄧良、熾培、錦木等十六位宗長為擴置會所委員,順利將相鄰之A座成功調換,實現了擴大會所之宏願。
會所擴大後,不斷與海內外友會廣泛交往,如台灣世界鄧氏宗親總會、南雄鄧氏紀念館、河南鄧州、江西吉水、南海銀崗墟鄧氏紀念館、雁田鄧氏紀念館、加拿大,美國、歐洲、馬來西亞、泰國等,交際範圍不斷擴大,從此香港鄧氏宗親會被視為海內外鄧氏族人之聯絡中心。
始祖來源
鄧姓的始祖,是被顓頊賜姓為曼姓的金天氏的後裔。曼氏,是我殷時,鄧氏一支發展成以鄧為名的侯國。鄧國歷史悠久,直至戰國時代,才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便按當時的習慣,“以國為氏”將此姓傳了下來,就是鄧氏。對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說:“鄧,曼姓,殷時候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姓氏書記載鄧氏是“系承曼氏,望出南陽”。這與最初的鄧國位置是相吻合的。從上古少昊金天氏以下,鄧氏始終繁榮滋長在現在的河南境內,在後來的繁衍之中,鄧姓一直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全國各地播遷。鄧姓之人,無論分處天南地北,皆以“南陽”的堂名傳家,這正表明了宗於河南世系的意思。
由祖地南陽發展的這支鄧姓,據《鄧氏家譜》載,已有114代傳人,漢文帝時,官至上大夫的鄧通,是鄧氏家族的第42世祖;光武帝劉秀的軍師鄧禹,是鄧氏的第47世祖;三國時魏將鄧艾,是鄧氏的第54世祖;晉時鎮國將軍鄧羌,是鄧氏的第62世祖。中國的鄧姓,大多源於這一系源。鄧氏在繁衍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過外族外姓的成員。據《安化鄧氏譜序》載,南唐中主李李璟,曾封其第八子李從鎰為鄧王。南唐亡國後,為躲避宋太祖的斬殺,而以其父封號為姓氏,改為鄧姓保住了性命。
從鄧氏族譜得知,鄧氏南遷,移居閩粵,始於宋朝景定年間,由“南陽”逐漸遷移,播遷至南方各地,尤其是今福建廣東、貴州、浙江等地,經過了一個較長的時間,不僅時間較早,而且繁衍旺盛,很快成了當地盛姓。
1、出自姒姓(夏的始祖大禹為姒姓)。相傳夏朝時帝仲康有子孫封在鄧國(今河南鄧州一帶),鄧君的後世子孫就以國為氏,稱鄧氏。
2、出自子姓(商族的始祖契為子姓)或曼姓。商王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於鄧國曼城,是為曼侯,稱曼氏,曼氏後來又改封鄧國(此鄧國在今河南省孟縣的西南),經西周、春秋延續了600多年。西周時,鄧國是周朝南方較為重要的一個異姓侯國,但因與楚為敵,於公元前678年被楚國滅掉。鄧侯子孫為紀念故國,便紛紛改姓鄧,史稱鄧姓正宗。
3、出自李氏。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中主李璟的第8子李從鎰,受封為鄧王。公元975年南唐為北宋所滅後,宋太宗下令緝拿南唐宗室,李從鎰之子天和出逃,以父親封地為氏,其後世子孫遂稱鄧氏。
早在炎黃二帝時,一個以鄧 (登)命名的遠古部落就已出現在今鄧州一帶。這一部落的首領鄧伯溫曾在黃帝時加入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並跟隨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到夏朝初年,夏王仲康把其兒子分封到了鄧地。 黃帝的子孫本來姓姬。鄧姓雖然也屬黃帝子孫,但由於該姓源於帝嚳的兒子契的系統,所以人們認為鄧姓源於子姓。
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生曹圉(音語,Yu),曹圉生冥,冥生振,振生微,微生報乙,報乙生報丙,報丙生主壬,娶妻名扶都,扶都見白氣貫月,感而生天乙,是為成湯。成湯為聖王,創立了商朝。 入商以後,商王武丁把其叔父分封到了鄧地,建立鄧國。《路史·後紀九》記載:“初,武丁封叔父於河北蔓,曰蔓侯,有曼氏、蔓氏等,優、鄧其出也。”《世本》說:高宗武丁“封叔父於河北,是為鄧侯,後因氏焉”。
成湯傳19世至小乙,小乙之子武丁,是個開拓性的君主,將商朝的版圖大大擴展。
武丁占領當今河南省的地區,在漢水、淮河之間分封了很多小侯國。武丁封其叔曼季於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附近,稱其地為鄧。曼季立國於潁川昭陵之間,國名為鄧國。因此,曼季是鄧姓的遠古始祖。(鄧國的地方在今河南省南陽市,秦以後叫鄧縣,屬南陽郡,隋改郡為州,鄧縣所在的地方叫鄧州。)
進入春秋後,鄭莊公和楚武王的夫人都是鄧氏女,並積極參與國家政事,表現出較高的見識和才能,展示了鄧國豐厚的文化底蘊。《春秋·桓公七年》載:“鄧侯吾離來朝。”鄧侯到魯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一次重大的外交活動,通過訪魯,提高了鄧在東周列國中的政治地位。
周桓王十七年(前703年),楚國派往鄧國的使者道朔和另一名巴國使者在鄧國南境遭到(夏阝)(you)國人襲擊,財物被掠,人被誅殺。楚王聞訊大怒,派斗廉率領楚巴聯軍攻打(夏阝)國。鄧國知道後則派了養甥和聃甥率軍援助(夏阝)國,爆發了 “楚巴與鄧之戰”,經過三次進退後,楚巴聯軍採用前後夾擊的戰術,打敗鄧國。這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發生在襄樊最早的一次戰爭。 15年後,當楚文王率軍借道鄧國北上攻打申、呂二國時,作為文王舅舅的鄧國侯設宴招待了這位實力強大的外甥。這時,鄧國以騅甥、聃甥和養甥為代表的一批大夫,極力主張乘機殺掉楚文王。但鄧侯固執己見,不聽勸告。結果,楚伐申返回的那一年,攻打鄧國。鄧國最後終於被楚國滅掉。亡國之後的鄧侯子孫和鄧國百姓為了紀念鄧國,便紛紛改姓鄧氏。如鄧扈樂在周宮廷內任卿士,鄧廖為良將於楚,鄧季為賢大夫於吳。
友會資料
香港新界屏山 | 屏山鄧族文物館Ping Shan Tang Clan Gallery 香港新界元朗屏山坑頭村Hang Tau Tsuen, Ping Shan, Yuen Long, NT, HONG KONG |
中國香港 | 鄧都慶堂香港通訊處,香港鄧氏宗親會,香港九龍彌敦道546號旺角大樓8A |
中國廣東 | 珠璣巷鄧氏紀念館 中國廣東省南雄市雄州鎮永康路53號,郵編512400 |
中國廣東 | 鄧氏辦公室 中國廣東省南雄市永康路48號,郵編512400 |
中國廣東 | 韶關鄧族聯譜編委會 中國廣東省韶關市東河執信路汽運大院10棟801室,郵編512023 |
中國廣東 | 鄧氏紀念館 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 區獅山鎮獅北管理區 |
中國廣東 | 雁田鄧氏紀念館 中國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雁田祥新西路 |
中國廣東 | 梅州市鄧氏海內外宗親聯誼會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高級中學,郵編514011 |
中國廣東 | 鄧氏宗祠理事會 中國廣東省陽西縣塘口鎮塘口教師村 |
中國江西 | 中國江西省吉水縣雙村鎮桐木委會鄧家村 |
中國河南 | 鄧州人民政府 中國河南省鄧州市,新華路100號 |
中國河南 | 鄧州市鄧氏宗親聯誼會 中國河南省鄧州市穰城路015號 |
中國河南 | 鄧州市鄧姓文化研究會,中國河南省鄧州市穰城路015號www.dxzy.org |
台灣 : | 世界鄧氏宗親總會 台灣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一七六號三樓 |
泰國 | 泰國鄧氏宗親總會 The Term Sumphan,77/11 Bangvag Rd.(Charunsanitvong 13) Bankok 10160, THAILAND |
泰國 | 泰國世界鄧氏宗親總會 Boonlert Tinmancet Micro Siam,412/14 Siam Square Soi 6,Rama 1 Rd., Pathumwan, Bankok 10330, THAILAND |
菲律賓 | TANG FRATERNITY 72FD 2nd Floor, Alonzo St. STA CRUZ MANILA,PHILIPPINES |
新加坡 | Tang.s General Association No. 3 Ateo Hong Road, SINGAPORE 0208 |
馬來西亞 | 北馬鄧氏南陽堂North Malaya Tang's (Nanyang Tong) Association 72-J Jalan Anson, 10400 Penang, Malaysia |
馬來西亞 | 沙巴州鄧氏宗親會 3/F., Lot 131,Gaya St.,88000 Kota Kinabalu, Sabah, Malaysia |
馬來西亞 | 沙巴州斗湖鄧家族宗親會Persatuan Klan Thien Tawau, Sabah TB 0005, 1/Fl., Taman Hill Top, Jalan Ulara, Batu 2, 91000 Tawau, Sabah, Peti Surat No. 2018, 91045, Tawau, Sabah, Malaysia |
砂拉越 | 砂拉越鄧氏公會Persatuan Klan Deng Sarawak Lot 596 Lorong Blacksmith 2B, Off Jalan Petanak 93100,Kuching, Sarawak, Malaysia |
美國紐約 | 南陽公所紐約鄧氏宗親會Ong's Family Association 40 Bowery 3/F., New York, NY 10013,USA |
美國紐約 | GOOD FIELD TAD 74 Mott St., New York, NY 10013,USA |
美國加州 | 金山大埠鄧高密公所Ong Ko Met Benevolent Association 719 Grant Avenue,San Francisco, CA. 94108,USA |
美國加州 | ONG ASSOCIATION 701 Franklin Street,Oakland, CA 94604,USA |
美國鳳凰城 | 斐匿鄧高密公所Ong Ko Met Association 2602 N. 16th Street,Phoenix, AZ 85006,USA |
美國鳳凰城 | Fred Y. Ong 1509 West Lamar Road,Phoenix, AZ 85015,USA |
加拿大多倫多 | 多倫多鄧高密公所Deng Gao Mih Association of Toronto 107A-2301 Brimley Rd.,Toronto,Ontario, CANADA. MIS 5B8 |
荷蘭 | 荷蘭鄧氏宗親會Tang's Vereniging West–Kruiskade 35A,3014 AK Rotterdam, HOLLAND |
宗會地址
香港九龍彌敦道546號旺角大樓8字樓A-B座
546 Nathan Road,Mongkok Building 8A-B,Kowloon,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