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該變種與垂枝香柏的區別在於它為匍匐灌木或灌木,枝條直伸或斜展,枝梢常向下俯垂,若成喬木則枝條不下垂。該變種的葉形、葉的長短、寬窄、排列方式及其緊密程度,葉背棱脊明顯或微明顯,基部或中下部有無腺點或腺槽,均有一定的變異。而以葉為刺形、三葉交叉輪生、背脊明顯,生葉小枝呈六棱形最為常見,但亦有刺葉較短較窄、排列較密,或兼有短刺葉(可呈鱗狀刺形)及鱗葉(在枝上交叉對生、排列緊密,生葉小枝呈四棱形)的植株。
原種屬喬木,高達30米,胸徑可達1米以上;樹皮褐灰色,裂成條片脫落;上部的枝條斜伸.下部的枝條近平展;小枝常成弧狀彎曲,枝皮灰紫褐色,裂成不規則薄片脫落;生葉的小枝呈柱狀六棱形,下垂,通常較細,直或成弧狀彎曲。葉三葉交叉輪生,排列密,三角狀長卵形或三角狀披針形,微曲或幼樹之葉較直,下面之葉的先端瓦覆於上面之葉的基部,長3-4毫米,先端急尖或近漸尖,有刺狀尖頭,上(腹)面凹,有白粉,無綠色中脈,下(背)面有明顯的縱脊,沿脊無縱槽。雄球花橢圓形或卵圓形,長3-4毫米。球果卵圓形或近球形,長7-9毫米,熟時黑色,有光澤,有1粒種子;種子卵圓形或近球形,具明顯的樹脂槽,頂端鈍尖,基部圓,長5-7毫米。
該變種原隸屬於高山柏【 Sabina squamata (Buck.-Hamilt.) Ant. (Juniperus squamata Buch.-Hamilt.)】。惟葉較短,背部有明顯的縱脊,沿脊無細槽,排列緊密,下面之葉的先端常瓦覆於上面之葉的下部,使生葉的小枝呈柱狀六棱形等形態性狀,而更接近於垂枝香柏【 S. pingii (Cheng ex Ferre) Cheng et W. T. Wang.】。所以將"var. Wilsonii" 轉隸屬於垂枝香柏種群之內較為自然。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湖北西北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雲南及西藏等省區海拔2600-4900米高山地帶。在四川西部及西藏南部海拔3000-4900米地帶常組成茂密的高山單純灌叢,或與高山櫟類、小葉杜鵑等混生。等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溫帶草原區(主要城市:蘭州、平涼、阿勒泰、海拉爾、滿洲里、齊齊哈爾、阜新、丹東、大慶、西寧、銀川、通遼、榆林、呼和浩特、包頭、張家口、集寧、赤峰、大同、錫蘭浩特、洛陽)
溫帶荒漠區(主要城市:烏魯木齊、石河子、克拉瑪依、哈密喀什、武威、酒泉、玉門、嘉峪關、格爾木、庫爾勒、金昌、烏海)
生長習性
生長於高海拔的各種亞高山針葉林或疏林樹線以上、卵石、岩石、高山草原、灌叢、不斷增長的刺柏、藏嵩草的林地、低灌木層、通常在朝南的山坡的最高海拔。在高山青藏高原的東部生長在高於樹線的杜松灌木叢或與圓柏、落葉松、泡沙參等最常見的針葉樹和杜鵑等灌木混林。有時也長在柳樹、杜鵑花、繡線菊周圍,在草原牧場的青蒿、小檗、苔草和草也有其蹤影。生長在各種岩石基質和高寒草原土壤,氣候寒冷的有一些季風影響的高山區。
陰性,耐寒,喜濕潤氣候。不擇土壤,能生長於潮濕的鹼性土壤上。生長較慢。
栽培技術
繁殖培育: 採用播種或扦插繁殖。苗木移栽帶土球,成活容易。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主要價值
醫藥用途
【藏藥】秀巴:葉用於腎病,炭疽病,癰癤腫毒;球果用於肝,膽,肺之熱症,風寒濕痹《中國藏藥》。
園林觀賞
景觀用途: 盆景,常用於岩石園。常綠灌木;陰性,耐寒,喜濕潤氣候,適應我國西部及中部。 盆景,常用於岩石園;是廣受歡迎的裝飾用樹,廣泛用作園藝 。香柏是廣受歡迎的裝飾用樹,廣泛用作園藝。為分布區高山上部的水土保持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