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饒余郡王府:該府是世襲遞降郡王府,位於東城壓台基廠頭條東口。
系始封王太祖第七子阿巴秦,於順治元年(1644年)晉封為饒余那王后的府邸。據《嘯亭續錄》記載:“饒余親王府在王府大街,今為昭忠祠”。叉據《京師坊巷志稿》四王柵欄條下引《嘯亭續錄》併案語:“今昭患祠在台基廠東北。台基廠本王府街,明中葉後置廠於此、故名。《續錄》所稱,從其溯也。”這兩段引文講明了王府的位置所在。文中之“饒余親王”是阿巴秦卒後16年追封的,實為郡王。追封也是因其四子岳樂之故,所謂父因子貴。岳樂襲郡王爵並腸號安後,府亦稱為安郡王府,就連府所在胡同的地名也稱為“四王柵欄”(岳樂為阿巴秦第四子,故俗稱“四王”;柵欄是之置於胡同口用於防盜的攔擋物,口啟夜閉)。岳樂襲那王冬年後叉晉為安親王,府亦稱為安親王府。又5年阿巴秦才被追封為饒余親王。
另據《京師坊巷志稿》於石大人胡同條下轉引《雇垣識略》“有饒余親王府”並以為容親王新府前身即其府地的記載,饒余親王府出現第二處府址。此處所說實際上是饒余那王第三子端重親王博洛的府址。順治十六年(1659年)時,已卒的博洛被追罪奪爵,其子齊克新亦被降為貝勒。叉2年後,齊克新卒,無嗣,襲爵止。此事,並未影響一年後阿巴秦被追封為饒余親王。隨後,端重親王府成為貝勒多爾博的宅邸。
史料記載
從史料記載的上述饒余那王兩處府址的情況來看,《清史稿》所載的承襲世系表和《乾隆京城全圖》所繪的兩處府貌都說明安親王府為饒余郡王府的正府。
安親王府申軸線上主要建築有:面闊5間的正門,面闊7間的大殿、有丹墀,面闊5間的後殿,面闊7間的後寢室。
至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即岳樂卒後的第二年,岳樂被追降郡王。
到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據《清實錄》“世宗實錄”記載,帝諭八旗官員說:“老安郡王居心不正,謅附輔政大巨。有自恃長輩,每觸件帝考。蒙聖德寬仁,始終容有。而伊諸子全不知感,不務端誠效力。瑪爾渾、經希、吳爾占等弟兄之間,互相傾軋,竟事營求。色亨圖亦罔翼得爵。讒害骨肉。此眾所共知者。安那王諸子中,瑪爾軍系應襲封王爵之人,似屬安分。其子華妃尚無劣跡.面天絕其嗣。封醉懸皮,是以皇考審擇其人,躊躊有待。乃安郡王之子孫邃生怨望。吳爾占、色亨圖等至屢形於辭色.夫一家恩施,謳可倚恃而強遨?”“若強欲令聯襲封安郡王,則聯從容施思之本念,俱不可行矣。將襲封女安郡王之本章發一,不準承襲。”第二年,又救建昭忠祠,選中安郡王府址。至是,安郡王岳樂的後裔遷出該府,被改建勸昭忠祠,以把本朝全患盡節的王公大臣。祠內有世來親制碑文勒石。《乾隆京城全圖》上繪有昭忠祠,祠與王子動各局相同,只是添建了碑李和祭祀設施等。清末,此地闢為使館界,昭忠祠被拆除,建成奧國兵營,王府遺蹟分存。至乾隆一十三年(1779年),乾隆帝追論阿巴泰、岳樂功績後,封其後裔華兀孫(嗣子之子)奇昆為輔國公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