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余敏親王園寢

饒余敏親王園寢

石景山區西北部五里坨地區有個叫南宮的地方,山坡上有一片偌大的清代饒余敏親王家族墓群,這片墓群在歷史上雖屢遭劫掠,但至今仍有多處遺蹟可尋,為此筆者對其進行了調查。

石景山區西北部五里坨地區有個叫南宮的地方,山坡上有一片偌大的清代饒余敏親王家族墓群,這片墓群在歷史上雖屢遭劫掠,但至今仍有多處遺蹟可尋,為此筆者對其進行了調查。

1、饒余敏親王阿巴泰

清朝初立,在北京,滿人實行跑馬圈地,盡占肥土良田,宗室享受恩賜,因此此地東起潭峪、南抵麻峪、西至搭拉峪、北達香峪山場皆為阿巴泰家族所占。
阿巴泰,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萬曆十七年(1589)生,20 歲時隨太祖征戰沙場,初授台吉,與費英東率軍攻打蒙古扎魯特,天聰二年(1628)與岳同伐遼東,天聰四年(1630)從上圍永平,五年(1631)掌工部事,從上圍大凌河,平山東、圍松錦、困北京,立下赫赫戰功。

阿巴泰於天命十一年(1626)初封多羅貝勒,崇德元年(1636)封多羅饒余貝勒,順治元年(1644)因戰功晉饒余郡王。阿巴泰於順治三年(1646) 薨, 年五十八,立墳於隆恩寺。饒余敏親王家族墓園占用的是明代大太監王振在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所建的隆恩寺故址,因其家族皆葬在隆恩寺之南,故此地地名曰“南宮”。

阿巴泰死時的身份是郡王,加之清代是在順治十年(1653)才制定了宗室園寢制度,因此最初阿巴泰墓園的規模不會太大。康熙三年(1662)追封他為和碩饒余敏親王。饒余敏親王園寢以阿巴泰立祖,他是最早的墓主,故稱祖太王墳。整個園寢以阿巴泰墓為中心,按昭穆之制左右排列,井然有序。

園寢內殘留牽馬石像

2、南宮饒余敏親王家族墓

阿巴泰生有五子。長子尚建,死於皇太極天聰四年(1630),順治十年追封固山賢轂貝子,墓在遼寧;其餘四子:二子博和托、三子博洛、四子岳樂、五子孔古理皆葬饒余敏親王園寢:阿巴泰(祖太王墳)、尚建第一子悼愍貝子蘇布圖( 大太王墳)、溫良貝子博和托( 二太王墳)、端重郡王博洛(三太王墳)、安和親王岳樂(四太王墳)、孔古理(五太王墳)。

3、饒余敏親王園寢地上建築

饒余敏親王園寢選址注重建築與環境的和諧統一,著重於建築的排列與周圍山川形勢的呼應,巧妙地藉助了原明代隆恩寺所遺留的規模宏大的建築布局,具有所謂“乾坤聚秀,陰陽合會,龍穴沙水,無美不收”的格局。墓園背依老祖山的主峰,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有木柵欄、隨牆大門、華表、石人,由控馬官牽的石馬、石駱駝、石羊各一對,五道牌樓,其中第一道牌樓正面懸“鷲峰勝地”匾、背懸“鹿苑叢林”匾,為明代遺物,石橋三座、碑樓三座、石碑、東西金銀二庫(乃焚帛之用)、享殿,西側有東西角門、月台、寶城、寶城外環以三道磚牆,稱為“三環挑月”,中央寶頂為阿巴泰墓,寶城後另有寶頂四座,是阿巴泰的側福晉墓。

饒余敏親王園寢 饒余敏親王園寢

祖太王墳東南是大太王墳,俗稱紅柵欄,外有牌坊,內為石門、享殿、寶頂;西南是三太王墳,有石牌坊、享殿、寶頂五座;西是二太王墳,有青石華表、石牌坊、石獅一對、石門、享殿、寶頂六座;其西是彰泰、屯珠墳院各一座;東側是五太王墳,地名為龍王堂,外為石門,內有寶頂十七座。祖太王墳之東與大溝相隔小祖山為四太王墳,地面有石橋、華表、石人、石馬、石駱駝、石羊、大宮門、二道石門、享殿、寶城,因岳樂是削職,故其墓的規模減小。他的妻妾葬在寶城東小圈,寶城與小圈之間葬有岳樂的子孫瑪爾渾、華圯、錫貴、岱英。

按饒余敏親王墓園寢地面格局來看,其規格要遠比清代其他宗室王公園寢複雜,其大小可與號稱清代最大的宗室園寢、河北淶水雲溪水峪的怡賢親王允祥園寢相匹,而且還多出了神道兩側的4 對石像生,顯然與《清會典》所規定的宗室園寢規制不符,應該是在阿巴泰最初以郡王身份安葬之後,於康熙三年(1662)追封為饒余敏親王之後增建或擴建的,同時又巧妙地借用了原昊天寺——隆恩寺或麥福墓前的配享,才形成了這樣一片宏大的建築群。

4、屢遭劫掠的饒余敏親王園寢

歷史上饒余敏親王園寢曾多次遭到劫掠,其中損失最大的一次是其地面石雕為張學良購去。墓園地面上原有規模宏大的石雕及石建築,部分為明代遺物。1928 年張作霖被炸身亡,東北軍與張氏後人擬在撫順大夥房建其陵寢,號為“元帥林”。為籌建“元帥林”,張學良自1929 年開始在北京各處購買石雕、石刻,其中從饒余敏親王園寢陸續購得祖太王墳前控馬官牽馬俑、石獅、石虎、石駱駝、石羊、漢白玉石牌坊、華表等各種石構件,總計62 件。

其次,原昊天寺——隆恩寺及饒余敏親王園寢地面上遺有柏樹、馬尾松、白皮松等2000 余棵古樹,1928、1937 年兩次被饒余親王后裔變賣。

第三,1937 年園寢又遭到冀東保全隊方振武部的盜挖。

解放後,原華北軍區(即北京軍區)在此處征地,將在原址的看墳戶全部搬遷,在其東南為他們另建新隆恩寺村,現存饒余敏親王園寢地面的石雕等物品均藏遼寧撫順。

饒余敏親王園寢雖屢遭破壞,但園寢的主體輪廓從部分衛星遙感圖上仍清晰可辨:饒余敏親王墓居中,其左右分別是溫良貝子博和托和布公爺墳的園寢,前面是端重郡王博洛墓的園寢,其北在衛星圖上標出無名的一處園寢,可能是孔古理的墓。園寢地面上的其他建築已經蕩然無存,但幾處地宮遺蹟尚存,入口處為瓦礫所掩埋,還殘留有當年盜墓者挖開的墓口,地宮都為大青磚起碹砌成,規模大,壁龕隱作屋檐,砌綠琉璃瓦頂,保留有部分壁畫,只是壁畫刻畫、破壞嚴重,甚為可惜,目前地宮中因地下積水過深,無法入內,情況不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