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餒

基本信息

詞語

【詞目】飢餒
【拼音】jī něi
【釋義】1. 飢餓。2. 指飢餓的人。
【詳細解釋】
1. 飢餓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夫輕忍飢餒之患,而必全壺餐,是將不以原叛。”
《世說新語·德行》:“與孫恩戰,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飢餒而死者。”
《魏書》卷十一:“詔曰:狂蠢肆暴,陵竊北垂。雖軍威時接,賊徒懾遁,然獯虐所過,多離其禍。言念斯弊,有軫深懷。可敕北道行台,遣使巡檢,遭寇之處,飢餒不粒者,厚加賑恤,務令存濟。”
韓愈 《鬥雞聯句》:“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飢餒。”
《隋書·食貨志》:“老弱耕稼,不足以充飢餒,婦女紡織,不足以贍資裝。”
《隋書》卷七十四:“弘嗣飢餒,抽衣絮,雜水咽之。其妻詣闕稱冤,上遣考功侍郎劉士龍馳驛鞫問。”
《資治通鑑·隋煬帝大業五年》:“山路隘險,魚貫而出,風雪晦冥,文武飢餒。”
周淙撰 《乾道臨安志》卷第二:“《隋志》曰: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魚稻富饒,不憂飢餒,信鬼神,喜淫祀。又曰:吳郡餘杭,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商賈並湊。其人君子尚禮,庸庶敦龐,故風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風氣所尚也。”
元 高明 《琵琶記》:“怎的把糠來救得人飢餒?”
《皇明本紀》:“時諸軍飢餒久矣,一視糧食孳畜,盡意欲取,意在盈舟而歸。”
《三國演義》第三回:“帝與陳留王伏於河邊亂草之內。軍馬四散去趕,不知帝之所在。帝與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飢餒,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覺,吞聲草莽之中。”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曹)操教走南彝陵。行至葫蘆口,軍皆飢餒,行走不上,馬亦睏乏,多有倒於路者。”
屠隆 《考磐餘事》:“欲教以舞,俟其飢餒,置食與空野,使童子拊掌歡顏、搖手起足以誘之,彼則奮翼而唳,足而舞矣,習之熟,一聞拊掌則即起舞,謂之食化”。
馮夢龍 《醒世恆言》第十卷:“老軍道:‘忒過分了!’父子二人正在飢餒之時,拿起飯來,狼餐虎咽,盡情一飽。”
馮夢龍 《醒世恆言》第三十八卷:“依著大路,走上十四五里,腹中漸漸飢餒,路上又沒一個人家賣得飯吃。”
清 謝樹瓊 《詠懷》:“腹中雖飢餒,飲啄猶自閒。”
張廷玉等 《明史》列傳第二百八:“遼民迫於飢餒,散布村落,強者攫奪,弱者丐乞。”
《豫省災況紀實》:“其輾轉外徙者,又以飢餒煎迫,疾病侵奪,往往橫屍道路,填委溝壑,為數不知几几。”
2. 指飢餓的人。
東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水旱不調,年穀不登,人民飢乏,道荐饑餒。”
《後漢書》桓帝紀第七:“詔曰:‘朝政失中,雲漢作旱,川靈湧水,蝗螽孽蔓,殘我百穀,太陽虧光,饑饉荐臻。其不被害郡縣,當為飢餒者儲。天下一家,趣不糜爛,則為國寶。其禁郡、國不得賣酒,祠祀裁足。’”
《北史》卷八十六:“綱紀謂瓊曰:‘雖矜飢餒,恐罪累府君’”
《舊唐書》:“出私財造水碾磑,稅其利以養飢餒,宅側起舍十餘行以居之。”
《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九十三:“分為三分,一分供養天下伽藍增修之備,一分以施天下飢餒悲田之苦,一分以充供養無礙。”
《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文種再拜稽首曰:‘大王哀越而救其飢餒,敢不如約。’”

有關“飢餒”的詩

《鬥雞聯句》 韓愈(唐)
大雞昂然來,小雞竦而待。
崢嶸顛盛氣,洗刷凝鮮彩。
高行若矜豪,側睨如伺殆。
精光目相射,劍戟心獨在。
既取冠為胄,復以距為鐓。
天時得清寒,地利挾爽塏。
磔毛各嘌癢,怒癭爭碨磊。
俄膺忽爾低,植立瞥而改。
腷膊戰聲喧,繽翻落羽皠。
中休事未決,小挫勢益倍。
妒腸務生敵,賊性專相醢
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飢餒
對起何急驚,隨鏇誠巧紿。
毒手飽李陽,神槌困朱亥
惻心我以仁,碎首爾何罪。
獨勝事有然,旁驚汗流浼。
知雄欣動顏,怯負愁看賄。
爭觀雲填道,助叫波翻海
事爪深難解,嗔睛時未怠。
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頭垂碎丹砂,翼拓拖錦彩。
連軒賈余清厲比歸凱。
選俊感收毛,受恩慚始隗。
英心甘鬬死,義肉恥庖宰。
君看鬬雞篇,短韻有可采。
《自述(二首)》 戴良(元末明初)
事業此生休,遑遑今白頭。
一年看又盡,數口轉多憂。
躋憶山公騎,寒悲季子裘。
妻兒重相見,說著也堪羞。
家無十日程,歸計苦難成。
為客憂飢餒,頻年仗友生。
剛腸隨世屈,白髮向人明。
爭似湖居好,扁舟載月行。
《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紅樓夢》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倫樂寶玉呈才藻》中元春省親令大家作詩時林黛玉代賈寶玉所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