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食管腐蝕性灼傷又稱食管腐蝕傷,臨床常見,是由於吞服腐蝕劑引起的食管損傷和炎症,兒童及成人均可發生,腐蝕劑一般為強酸或強鹼,後者常是家庭清潔劑,如氫氧化鈉、含氯漂白劑。吞服腐蝕劑的原因,在小兒多為誤服,常在5歲以上,成人則多為企圖自殺而吞服,吞下液體腐蝕劑後,很快通過食管,主要損傷常是食管下段及胃,而固體腐蝕型常導致口腔、咽部及食管上段燒傷,強酸與強鹼等造成的食管損傷一般都很嚴重,可引起食管黏膜糜爛、壞死,穿孔,縱隔炎,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
病因
(一)發病原因
食管腐蝕傷由於吞服腐蝕劑引起的食管損傷和炎症,腐蝕劑一般為強酸或強鹼,食管腐蝕傷以吞服鹼性腐蝕劑最多見,是酸性腐蝕劑的11倍,但酸和鹼濃度較高時均可造成食管及胃的嚴重損傷,來蘇兒和碘則主要作用於黏膜層,故造成狹窄機會較少。
(二)發病機制
食管腐蝕性損傷的程度與吞服的腐蝕劑種類,劑量,濃度及食管的解剖特點有關,強酸和強鹼的食管灼傷一般都嚴重,可引起黏膜充血,水腫,24h後黏膜發生糜爛,組織壞死,若侵蝕食管全層,則食管穿孔,形成食管周圍膿腫導致全縱隔感染,實驗證實強酸和強鹼引起食管和胃的病理改變不同:酸性腐蝕劑可產生蛋白凝固性壞死,通常較為淺表,較少侵蝕肌層,但可引起胃的嚴重損傷,可能是由於酸性腐蝕劑不可被胃酸中和之故,鹼性腐蝕劑較酸性者造成黏膜傷更為嚴重,吞服60ml以上的強鹼就足以導致病人死亡,可以對食管黏膜產生嚴重損傷,可使蛋白溶解,脂肪皂化,水分吸收而致組織脫水,並在溶解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對組織也有損傷,若灼傷面積廣而深,容易發生食管壁壞死及穿孔,固態腐蝕劑易黏附於黏膜表面,燒傷面積較小,而液態腐蝕劑進入食管,接觸面積廣,破壞也嚴重。
吞服腐蝕劑後,口腔,咽,食管及胃均可引起損傷,特別嚴重的病例甚至引起十二指腸的損傷,有的兒童尚可波及顏面部,由於吞咽後的反流,可以累及聲門以上,受損傷較嚴重的部位是食管的3個生理窄狹區,一般食管下段發生狹窄的機會比中,上段多,因為賁門部處於關閉狀態,腐蝕劑在此停留時間較長所致,當腐蝕劑通過食管進入胃後,常引起嘔吐,從而胃內容包括腐蝕劑再次接觸食管,加重了食管灼傷的程度,由於腐蝕劑在幽門竇部停留時間較久,嚴重損傷後瘢痕癒合常導致幽門梗阻,術中注意探查是否合併幽門梗阻,腐蝕劑形成的狹窄多數是散在而廣泛,呈不整齊分布,致管腔不在同一軸線上,故易引起張時的機械損傷和孔。
食管及胃腐蝕性灼傷的程度可以分為3度:一度僅累及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層,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和上皮脫落,因為不累及肌層,很少造成瘢痕性食管狹窄,經脫屑期以後7~8天而痊癒;二度燒傷穿透黏膜層和黏膜下層,累及肌層,未累及食管周圍或胃組織,表現為黏膜充血,出現水泡,深度潰瘍,可假膜形成,後期有肉芽,因此食管失去彈性和蠕動,大多3~6周內形成食管瘢痕狹窄,三度病變累及食管全層和食管周圍或胃周圍組織,甚至食管穿孔,炎症可延及縱隔或腹內臟器,表現為食管呈廣泛水腫,管腔堵塞,可炭化及焦痂,全層壞死,並穿孔引起縱隔炎,可因大出血,敗血症,休克而死亡,倖存者可產生重度狹窄。
症狀
食管腐蝕性灼傷的症狀:
代謝性酸中毒肺部感染腹痛高熱黑便呼吸困難昏迷拒食
一般吞服腐蝕劑立即感口腔,咽部及胸骨後疼痛,吞咽時尤為明顯,疼痛嚴重時可放射至肩部,胃有灼傷時可有上腹痛,病人因吞咽痛而拒食,唾液增多,亦可發生嘔吐,嘔吐物常混有血性液體,傷情嚴重者出現,尚可出現高熱,昏迷,虛脫等中毒現象,大量吞服強酸,尚可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少數病人因聲門受累或因反流,誤吸引起肺部感染,均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引起窒息。
食管或胃的腐蝕傷病人出現嘔血或黑便,嚴重者可因大出血無法控制而死亡,少量嘔血可由創面滲血或壞死組織脫落出血引起,大量嘔血或黑便一般多發生在傷後10天左右,常由潰瘍穿透至鄰近大血管引起。
吞咽困難是食管腐蝕傷的突出表現,常表現為馬鞍型,在傷後早期因食管炎性水腫可表現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1周左右隨著炎症水腫逐漸消退症狀緩解,若食管損傷不嚴重,可不形成瘢痕狹窄,逐漸恢復正常飲食;如食管灼傷嚴重,2周后因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瘢痕攣縮而致狹窄,再度出現吞咽困難,最後甚至流汁飲食亦難咽下,導致病人貧血,消瘦,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