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空砂筒—概述
在明朝時候,有一種技術水平最高的火箭,發射出去還能再飛回來。這種火箭叫“飛空砂筒”。
飛空砂筒—構造
根據《武備志》記載,這種火箭是把裝上炸藥和細砂的小筒子,連在竹桿的一端;同時,再用兩個“起火”一類的東西,一正一反地綁在竹桿上。點燃正向綁著的“起火”,整個筒子就會飛走,運行到敵人的上空時,引火線點著炸藥,小筒子就下落爆炸;同時,反向綁著的“起火”也被點著,使竹桿飛回原來的地方。這種“飛空砂筒”,不但是一種兩級火箭,而且還能飛出去又飛回來,真是巧妙極了。
飛空砂筒—文載
古代的自動返回火箭,這種火器宜用於水戰,文載:“飛空砂制度不一
,用河內流出細砂。如無,將石搗為末,以細絹羅羅去面灰;次用粗羅落砂。每斗用藥一升,炒過聽用,銃用薄竹片為身,外起火二筒,交口顛倒縛之。……前筒口向後,後筒口向前,為來去之法。前用爆竹一個,長七寸,徑七分,置前筒頭上,藥透於起火筒內。外用夾紙三五層作圈,連起火粘為一處。爆竹外圍裝前制過砂,封糊嚴密。頂上用薄倒須槍,如在陸地不用。放時先點向前起火,用大茅竹作溜子,照敵放去,刺彼蓬上,彼必齊救,信至爆裂,砂落傷目無救。向後起火發動,退回本營,敵人莫識。”“溜子”當是燃放飛空砂筒時所用的一種發射器。
飛空砂筒
二級火箭和往返式火箭是火箭技術史上的兩大發明,二者均產生於 14世紀、15世紀時的明代。當時使用的“火龍出水”即是最早的二級火箭,“飛空砂筒”即是最早的往返式二級火箭,開了現代多級火箭和回收式火箭技術之先河。
飛空砂筒分為往返裝置和發射筒兩個部分。往返裝置以薄竹片為身,製成圓筒,長2.24米,筒徑4.8厘米;上裝火箭筒兩個,筒口顛倒相向,前筒口向後,後筒口向前;前筒頭上裝置大爆竹一個,爆竹長22.4厘米,徑2.24厘米,爆竹的藥線與前火箭筒內通連,外用夾紙三五層把爆竹與前火箭筒圈包在一處;爆竹的外圈裝有毒砂,毒砂用細砂或石粉與毒藥炒制而成;毒砂與爆竹封糊嚴密,若水戰用則在頂上裝倒須槍,若陸戰用就不必安裝倒須槍;後火箭筒藥線與爆竹相連。發射筒用大毛竹製成,舊稱之為“溜子”。使用時,先點燃前火箭筒,往返裝置射出,倒須槍刺入敵船帆,並鉤住,敵方必齊往救,而爆竹爆炸,毒砂濺灑,傷敵眼睛,其後火箭筒發動,飛回本營,使敵方莫知所以,造成恐慌。飛空砂筒的設計思想確實是巧妙高明,令人讚嘆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