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白楓海星
拉丁學名 Archaster typicus
繁殖方式 卵生。
習 性 本種主要棲息在泥沙混合的潮間帶低潮線附近,雄性在生殖季節有交錯壓疊在其他個體上的特殊行為。本種在1950年左右在台灣北部的淡水河口曾有分布,但近數十年來台灣本島未聞有其分布的報告,在澎湖的潮間帶則相當普遍。
體形特徵 成體的腕長約10公分左右,以5隻腕足者較為普遍,但偶爾也有4腕及3腕的個體。身體呈五角星形,腕足瘦長明顯,末端變細。反口面體色為灰黃色,有許多黑色斑塊整齊地在腕足上排成數條橫紋;口面則為白色。
飛白楓海星,主要棲息在泥沙混合的潮間帶低潮線附近,雄性在生殖季節有交錯壓疊在其他個體上的特殊行為。身體呈五角星形,目前僅見於澎湖的潮間帶。
拉丁學名 Archaster typicus
繁殖方式 卵生。
習 性 本種主要棲息在泥沙混合的潮間帶低潮線附近,雄性在生殖季節有交錯壓疊在其他個體上的特殊行為。本種在1950年左右在台灣北部的淡水河口曾有分布,但近數十年來台灣本島未聞有其分布的報告,在澎湖的潮間帶則相當普遍。
體形特徵 成體的腕長約10公分左右,以5隻腕足者較為普遍,但偶爾也有4腕及3腕的個體。身體呈五角星形,腕足瘦長明顯,末端變細。反口面體色為灰黃色,有許多黑色斑塊整齊地在腕足上排成數條橫紋;口面則為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