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飛向太空》是一部由蘇聯導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執導,多納塔斯·奧威戴斯、納塔莉亞·邦達爾丘克、安納托里·索洛尼岑主演的科幻片,於1972年3月20日上映。 該片改編自科幻作家萊姆的同名小說《Solaris》,講述了一組蘇聯科學家到索拉里斯行星上研究“海洋”,後來才發現這看似海洋的東西其實是行星的“大腦”,海洋的波動能影響到太空人的心智和記憶的故事。

劇情簡介

索拉里斯行星上似乎全是海洋,人們設立了一個軌道站研究它。由於發生了一些奇異事件,一個心理學家前去調查。這時軌道站上僅剩的三名太空人中一個自殺了,另兩個也舉止怪異。心理學家認為是某種精神問題導致太空人們死去。接著他發現索拉里斯行星表面的水實際上是一種類似“大腦”的物質,它可以影響太空人頭腦中的記憶和困擾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克里斯·凱爾文 多納塔斯·奧威戴斯
哈莉 納塔莉亞·邦達爾丘克
施特勞斯 安納托里·索洛尼岑
Kelvin's Father 尼古萊·格陵柯
基伯連 Vladislav Dvorzhetsky
Dr. Snaut Jüri Järvet
Mother (as O. Barnet) Olga Barnet
(as V. Kerdimun) Vitalik Kerdimun
Gibarian's Guest (as O. Kizilova) Olga Kizilova
(as A. Misharin) Aleksandr Misharin
(as B. Oganesyan) Bagrat Oganesyan
Aunt Anna Tamara Ogorodnikova
Dr. Gibarian (as S. Sarkisyan) Sos Sargsyan
Chairman at Scientific Conference Yulian Semyonov
(as V. Sumenova) Valentina Sumenova
Prof. Messenger (as G. Tejkh) Georgi Tejkh
Kris Kelvin in his middle teen-age (uncredited) Raimundas Banionis

職員表

製作人Viacheslav Tarasov
導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副導演(助理)A. Ides、Yuri Kushneryov、Larisa Tarkovskaya、Maria Chugunova
編劇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史坦尼斯勞·萊姆、弗雷德里克·格倫施坦
攝影維迪·尤索夫
配樂愛德華·阿爾捷米耶夫
剪輯Lyudmila Feiginova、Nina Marcus
藝術指導Mikhail Romadin
造型設計Mikhail Romadin
服裝設計Nelli Fomina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克里斯 演員Donatas Banionis
心理學博士,被派到宇宙某處的太空站進行研究並評估太空站計畫。他登上太空站後發現太空站已經成為一個幾乎死寂的空間,不久,克里斯十年前自殺的妻子哈莉在睡夢中來到他身邊,兩人不斷追索前塵,感受聚散離合的愛與身心的痛苦。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哈莉 演員納塔莉亞·邦達爾丘克
克里斯十年前自殺的妻子,在克里斯來到太空站後,在索拉里斯的操控下復生,她在苦痛掙扎與生死反覆中形成自我。在這過程中,她漸生意識,但終於不可避免也要面對人類的終極疑問,她要求克里斯幫她了解她從何而來,以及自己是什麼。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基伯連 演員Vladislav Dvorzhetsky
克里斯的朋友,索拉里斯星球太空站負責人,他要求克里斯來幫助他們,但是在克里斯到達太空站之前,他就因為信仰動搖又無力解釋之下採取極端行為自殺身亡。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飛向太空[蘇聯1972年塔可夫斯基執導電影]
施特勞斯 演員安納托里·索洛尼岑
在索拉里斯星球太空站駐守的科學家之一,在克里斯到達太空站後,發現他處於孤絕狀態,形貌邋遢,他渴望回歸人世,認為沒有科學家能解決太空站的問題,太空探索注定要失敗的,人類需要同類

(以上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蘇聯官方曾阻止影片的165分鐘版本出口海外。

•克里斯的房中掛著一幅俄羅斯著名畫家安德烈o盧布廖夫繪製的聖像,盧布廖夫正是塔科夫斯基拍攝1966年《安德烈·盧布廖夫》的靈感源泉。

•在圖書館可以從鏡子裡看到Khari後面有一個影子(工作人員)。

•當Chris在看Dr. Gibarian的信息的時候,可以在放映機的螢幕上看到一個攝影師的影子 。

獲獎記錄

時間電影節獎項獲獎主體備註
1972年第25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飛向太空》提名
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飛向太空》獲獎
費比西獎《飛向太空》
1977年第4屆土星獎金捲軸獎-最佳科幻電影《飛向太空》提名

(以上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68年,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產生了改編拍攝波蘭科幻小說《索拉里斯》的想法,他的動機很簡單,那就是對史坦尼斯勞·萊姆作品的讚賞和對工作及金錢的需求。塔科夫斯基的上部電影《安德烈·盧布廖夫》陷入無法上映的境地,他的劇本《A white,white day》也被拒之門外 (後來催生出1975年的《 鏡子 》)。因為萊姆是蘇聯最受歡迎和尊敬的小說家,所以改編他的小說頗具商業和藝術潛力 。

劇本創作

為了將《索拉里斯》搬上大銀幕,塔科夫斯基和萊姆合作,在弗雷德里克·格倫施坦的協助下,塔科夫斯基於1969年夏完成了劇本初稿,其中三分之二的故事聚焦於克里斯與哈莉在地球上的婚姻,萊姆和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委員會不喜歡這種設定,為了讓拍攝成行,劇本終稿只好做出妥協,極少交代地球上的故事,而克里斯的第二次婚姻也被全部刪除。改變過程中,雖然萊姆參與了劇本改編,卻始終不知道塔科夫斯基究竟會怎樣處理小說,塔科夫斯基希望影片故事能基於小說,但必須在藝術上不拘一格,而萊姆強烈反對劇本中出現與小說相悖的內容,希望影片能照搬小說 。

演員甄選

塔科夫斯基起初想讓他的前妻伊爾瑪·勞什飾演哈莉治,可在1970年6月與瑞典女演員畢比·安德森會面之後,塔科夫斯基開始考慮啟用安德森,為了能與塔科夫斯基合作,安德森破例同意用盧布結算片酬。同年,納塔莉亞·邦達爾丘克也參加了試鏡,塔科夫斯基和邦達爾丘克曾共同就讀於國家電影學院,向他推薦小說《索拉里斯》的正是邦達爾丘克,不過塔科夫斯基認為邦達爾丘克過於年輕而不適合扮演哈莉,隨即將其推薦給導演拉莉薩·舍皮琴科。一年半後,塔科夫斯基被邦達爾丘克主演的《You and I》深深打動,於是決定讓她成為扮演哈莉的最終人選 。

拍攝過程

1970年夏,影片拍攝得到了蘇聯國家電影委員會的正式批准,片長限制約為140分鐘。影片於1971年3月開拍,為影片掌鏡的仍是塔科夫斯基的御用攝影師維迪·尤索夫,片中外景在莫斯科附近的茲韋尼哥羅德拍攝完成,內景則出自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為拍攝太空人波頓駕車穿過城市的畫面,劇組遠赴日本東京和赤坂取景 。

製作發行

主創機構

機構類型機構名稱備註
製作公司Creative Unit of Writers & Cinema Workers
Mosfilm
Unit Four
發行公司Asociace Ceských Filmových Klubu (ACFK)捷克1972年
Magna美國1976年
Sci-Fi Pictures Inc./Magna Distribution Corp.美國1979年
Contemporary Films英國1990年
Fox Lorber美國1991年
人造眼英國2002年
標準收藏美國2004年
RUSCICO俄羅斯2004年
Seagull Films美國2006年-2007年
General Video義大利2006年
Continental Home Vídeo巴西
Empresa Hispanoamericana de Video (EHV)阿根廷
Image Entertainment Inc美國
Sovxportfilm阿根廷
Taipan Vídeo巴西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蘇聯1972年3月20日中國香港2004年10月16日
法國坎城電影節1972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1972年9月26日
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1972年11月芬蘭1973年8月24日
瑞典TV首映1973年11月28日阿根廷1973年12月13日
匈牙利1974年1月10日東德1974年9月20日
美國紐約1976年10月6日西德1977年
日本1977年瑞典1978年10月14日
西班牙1979年1月3日捷克重映2001年1月30
俄羅斯DVD首映2001年9月11日法國DVD首映2005年5月25日
捷克DVD首映2007年5月31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2009年3月27日

(以上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飛向太空》中,導演把繪畫式的“閃回”運用到了極致,片中每一次“閃回”都是對某種情感的一次渲染,觸及了某種現實與非現實之間模糊不清的曖昧地帶。導演並不試圖重現某一繪畫的原始內容,甚至不像早期電影那樣“利用”經典繪畫的“移情”效應,他這種非理性的“引用”意圖分離電影中的真實世界和夢、記憶、乃至詩的理想世界 (《頂層》評) 。

《飛向太空》雖然有著科幻的外衣,但是導演沒有想讓觀眾看到科幻的想法,影片中的索拉里斯星基本上就是映照人類的自我的巨大鏡子 (南方都市報評) ,該片著重於對人類潛意識的深入探索。這部充滿詩意的影片,為人類精神歷程留下了彌足珍貴的一筆 (國際先驅導報評) 。

《飛向太空》是塔可夫斯基最具爭議的電影,它並沒有獲得廣泛的好評和愛戴。這部電影的故事非常形上學,影片中表現的對外星的探索反過來也就變成了人類對自身思維以及靈魂的尋找,對外星球的研究也變成對自身潛意識的考量。褒獎的一方據此認為它是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但是批評的一方卻認為影片是導演“編造”的通俗心理學,不但沒有什麼深意,而且還很膚淺庸俗。不管怎么樣,塔可夫斯基把心理學融進科幻片中的創舉讓觀眾看到了電影的無限可能 (時光網評) 。

《飛向太空》是一部極具哲理性的科幻片,雖然這個影片沒有大起大落,給人一種很平穩的感覺,但是卻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寓言。該片的太空旅行不僅是對人類自然疆域的探索,更是對人類潛意識的深入研究。因為影片的基調比較晦澀,所以觀眾們會在觀看後出現不同的解讀。作為一部科幻題材的電影,導演塔科夫斯基拋開了諸多在這類題材中不可或缺的特技支持,而是通過簡潔但實則精心設計的畫面,直接切入主題。影片最突出的莫過於塔科夫斯基的思維了,他把這些思維運用畫面來表現出來,而這些拍攝出來的鏡頭也在吸引著觀眾一起去思考。影片中的人物似乎更傾向於是一種符號,是用來表達塔科夫斯基的思想與情感的產物。這部影片作為蘇聯並不多見的“哲理電影”,它在擴大電影藝術的可能性,表現抽象思維方面,進行了深度的探索 (新浪娛樂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