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紙功

飄紙功是人與紙交融互滲,是在凌空飄移不定,毫無著力點的宣紙上,不僅可以揮毫書寫,而且寫出來的字還能力透紙背。

 自古以來,中國畫家在創作的時候都是將宣紙鋪牆上或畫桌上作書畫,然而,中國藝術家學部委員會學部委員陳放卻獨創了一門絕技“飄紙功”,可以在凌空不定的宣紙上揮毫潑墨,令人驚嘆不已。近日,這位有“神筆放”美譽的畫壇怪傑來到東莞,在東莞圖書館都市沙龍講座中,向東莞的書畫愛好者們展示了自己獨創的“飄紙功”。隨後,陳放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文/圖記者薛世君、楊迎春 通訊員鍾敬忠
陳放先生認為,藝術創作必須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屬於自己民族的東西,特別是中國的山水畫既“中國的線條”,要有屬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在藝術作品中嵌入民族的文化,就要樹立民族的文化,要首先明確什麼才是自己的東西,然後才可以確立一個文化,才可以推廣,才能有民族的自尊心。
陳放先生不僅是這么想的、這么說的,而且也是這樣做的。他悉心建築“中國的線條”成為自己終極的奮鬥目標,其國畫作品和獨創的“飄紙功”尤其能體現出中國畫的這一特點。陳放的“飄紙功”經過十多年的磨礪,至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所謂“飄紙功”,就是在凌空飄逸不定的宣紙上用心、用氣、用神、用力演繹中國文字和建築“中國的線條”,這個“絕技”在中國百絕技藝大賽中榮獲第一名。世界上多數偉大的創作發明都有其中一段出人意料的小插曲,陳放先生的“飄紙功”就和他在民工隊住工棚時有段“淵源”,當時,工棚沒有桌子,沒有足夠的地方可以作畫,只有在有限的空間將紙懸掛起來作畫。這段經歷造就了陳放先生百年一絕的“飄紙功”。“飄紙功”是人與紙交融互滲,“筆墨”組成萬物之後,其自身的獨立性以完全依附主體,“以氣韻為主,形模寓於其中。”是一種陰陽的互補,力由心發,此時的筆墨力度不僅僅起到意象顯現的作用,更主要的是達到陰陽互補的作用,完成了“人紙合一”的藝術境界。
陳放祖籍廣東省高州市根子鎮,4歲時師從胡根天大師學畫,8歲獲中國青少年書畫比賽特等獎,被譽為“小神童”。後來他又師從梁永康、商承祚、黃鑄夫等大師學畫。1982年被中山大學聘為美學研究會顧問,為研究生授課,產生轟動國內外十多家高等學府的“陳放效應”。1985年被評為全國自學成才標兵。他的作品多次榮獲國際大獎,並在台灣建立首家大陸畫家以個人名義命名的美術館。現為中國藝術家學部委員會學部委員。
現年43歲的陳放,最擅長畫竹,他的作品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懸紙揮毫法。記者現場目睹了這一“絕技”,由一人雙手將宣紙懸於空中,宣紙還在隨風微微飄動,只見他提起飽蘸墨汁的毛筆,揮毫作畫或創作書法作品。憑著這支在書壇引起轟動的神筆,多年前他就贏得“神筆放”的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