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其中“格美”是由韓國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螞蟻 。
發展過程
2018年6月14日3時許,一個熱帶擾動在南海東北部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5W。隨後日本氣象廳將其認定為熱帶低氣壓,並對其發布烈風警報(GW)。當日7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當日8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認定為熱帶低壓 。當日10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直接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當日15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正式編號08W。隨後,該熱帶低壓一路向東偏北方向移動,橫過南海北部,並向台灣島南部一帶沿海靠近。
6月15日8時30分許,該熱帶低壓在台灣省高雄市附近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7級(15m/s),中心最低氣壓為994hPa 。當日9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1806,並將其命名為格美。當日下午,“格美”穿過台灣島南部出海。當日20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6月16日2時許,台灣“中央氣象局”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認定其轉化為副熱帶風暴。當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 。當日17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最後警報(FW)。當日20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認定其已轉化為溫帶氣旋。
6月17日2時,中央氣象台認定其已在日本西南部洋面轉化為溫帶氣旋,並對其停止編號 。當日5時許,香港天文台亦認定其已轉化為溫帶氣旋。當日9時許,日本氣象廳亦認定其已轉化為溫帶氣旋。
預報預警
中央氣象台:中央氣象台於2018年6月14日10時發布熱帶低壓預報 ,6月16日6時發布颱風預報 。
颱風影響
在琉球群島記錄到兩天降下500毫米的雨水,格美因此被日本氣象部門稱為“50年一遇”的一個颱風 。
6月16日上午9時29分在在琉球島實測最大瞬間陣風高達224公里的時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