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交流

風險交流

風險交流是指在風險評估人員、風險管理人員、生產者、消費者和其他有關團體之間就與風險有關的信息和意見進行相互交流,包括對風險評估結果的解釋和執行風險管理決定的依據。風險交流應當與風險管理和控制的目標一致,且貫穿於風險管理的整個過程,它不僅是信息的傳播,更重要的作用是把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信息納入政府的決策過程中,同時對公眾進行宣傳、引導和培訓,也包括管理者之間和評估者之間的交流,是具有預見性的工作。

概述

“風險交流”一詞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環保署首任署長威廉·盧克希斯 首次提出。1983年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發布的《聯邦機構風險評估:過程管理》,首次提出風險交流是風險評估過程中的重要元素,並隨之成立了風險認知和交流委員會專門指導相關研究工作。1989年,該委員會出版了《改善風險交流》,對風險交流做出了定義,並第一次確立了風險交流的“互動”特性。2006年,WHO/FAO出版《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國家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套用指南》給出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定義。

WHO/FAO出版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國家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套用指南》中明確指出:風險交流是在風險分析全過程中,風險評估人員、風險管理人員、消費者、企業、學術界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就某項風險、風險所涉及的因素和風險認知相互交換信息和意見的過程,內容包括風險評估結果的解釋和風險管理決策的依據。簡單來說,風險交流是一種公開的、雙向的信息觀點的交流,以使風險得到更好的理解,並做出更好的風險管理決定。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以科學為準繩,以維護公眾健康權益為根本出發點,貫穿食品安全工作始終,服務於食品安全工作大局。

風險交流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於食品安全問題的社會敏感性、食品安全問題涉及的消費者的廣泛性,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成因的複雜性,食品安全的風險交流在食品安全控制和事件處理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顯現。 食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是實施風險管理的先決條件, 是正確理解風險和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風險交流能夠對全部的有責任的的風險管理程式的建成有很大的貢獻。

基礎條件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發布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技術指南可知,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基礎條件主要有:

(一)組織機構與人員

應當明確各級食品安全相關機構開展風險交流的職責與任務,並確定機構內風險交流的歸口管理部門(人員),建立機構內部統一領導、各相關部門(人員)參與的工作機制,有條件的食品安全相關機構應當配備風險交流的專職人員。

(二)風險交流專家庫

風險交流專家庫的主要作用是為風險交流工作提供科學建議與策略支持,並根據需要參與風險交流相關活動。專家庫成員應當涵蓋食品安全、醫學、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公共關係和法律等領域。

(三)人員培訓

食品安全相關機構應當開展多種形式的風險交流技能培訓,培養風險交流人才隊伍。培訓內容包括食品安全基礎知識、風險交流基礎理論與技巧、媒體溝通原則與技巧、危機處理技巧、公共關係和心理學基本理論等。

(四)經費保障

風險交流經費應當納入工作預算,以確保涉及食品安全政策、食品安全標準解讀與宣貫、科普宣教與培訓、食品安全輿情監測與應對、有關食品安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等方面的風險交流工作順利進行。

基本原則

風險交流在滿足基礎條件的情況下,還得具備一定的處理原則。風險交流面對的事件常常包含熱點事件、群體事件和突發事件,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2014年發布的關於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技術指南總結,可知風險交流的事件的基本原則為:

(一)科學客觀原則

在風險交流過程中,科學客觀是最基本的原則。科學原則是指風險交流的所有過程都得以科學為準繩,以維護公眾健康權益為根本出發點;客觀性主要表現在風險交流的過程中,得尊重不同對象的不同特性,不能以主觀意願去完成風險交流工作;以科學客觀原則貫穿風險交流工作才能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偏離科學的主體,更好的服務於食品安全工作大局。

(二)公開透明原則

公開不僅對於風險溝通和交流過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對於國家建立一個較高的公眾信賴度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關於食品安全管理過程或風險分析過程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便於產業鏈上的利益攸關者參與或知情,這有利於公眾信任政府官方部門。透明與開放是緊密相連的,在建立自信和信心方面與開放是同等重要的。透明的決策會拉近公眾對政府的親近感,使公眾對政府更加信任。

《食品安全白皮書》中也提到:“在政策制定的每一步過程中保持透明度都非常重要,即使系統再完善,缺乏透明度,消費者就無法緊跟著新標準的發展,並完全地享受到這些發展帶來的便利。”只有堅持公開透明原則,才能使相關部門及專家擁有高度的公眾信賴度和媒體影響力, 才能在眾說紛紜沸沸揚揚的時候, 一言九鼎, 擲地有聲, 使消費者和媒體能夠心悅誠服,才可以幫助各方樹立信心, 幫助企業減少風險, 應對風險, 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三)及時有效原則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心有時是源於缺乏對食品質量安全科學知識的了解, 但很多時候,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管理的科學信息以及科學家掌握的對食品質量安全種種問題的看法等信息無法及時有效傳遞給消費者,也導致信息嚴重不對稱,及時有效原則就尤為重要了。

及時性不僅是新聞的基本屬性,而且更該是風險交流工作的基本原則。特別是在這個信息化時代,謠言很容易在網路這片沃土上瘋長。目前轉基因不斷被指責,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風險交流工作的延滯。風險交流在強調及時性的同時也應該強調有效性。只有科學傳播,提高風險交流的技術含金量,才能更高效的保證風險交流工作的順利進行。總的來說,在風險交流過程中,及時和準確的進行溝通有助於確保信息資源的有效性和可信賴性。

(四)多方參與原則

風險交流作為一個互動式信息共享環節,做的不只是給公眾傳遞信息,而應該結合食品安全利益相關方的一個綜合交流,這些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監督者、消費者、生產經營者、媒體、風險評估人員、科學家、非政府組織、行業協會等。顯然我國目前風險交流工作中多方參與的原則覆蓋不是很全面。我們做得更多的是信息發布,即由政府來發布信息,而沒有做到一個雙向、多方面的交流。而在信息發布過程中還應注意信息發布的渠道和統一性,不統一的信息的發布不僅不會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起到積極作用,反而可能會使公眾感到混亂,有損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權威性。相關部門應在第一時間採取行動,並於官方網站、權威媒體等途徑發布權威信息。

在風險交流過程中,只有結合了以上原則,才能更有效的發揮風險交流的作用:即降低疾病和傷亡,建立對反映計畫的支持,幫助計畫的實施,防止資源的誤用和浪費,使決策者很好的了解信息,應對和糾正謠傳,培育關於風險的知情決策。在風險交流過程中若沒有按照以上原則,風險交流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基本方法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基本方法主要來自傳媒學、修辭學和心理學的消費行為研究。基於這些基本方法,在風險交流過程中的基本策略主要包含:

(一)了解利益相關方需求

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中的利益相關方包括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食品行業協會、相關研究機構、學者、消費者、媒體和其他社會團體等。應當根據不同的利益相關方的不同需求,採取不同的風險交流策略,以提高針對性、有效性。

(二)制訂計畫和預案

制訂風險交流年度計畫,說明或解釋與事件有關的危害物、風險等級、風險相關因素、消費者的風險認知及應採取的措施等,並為重點風險交流活動配套具體實施方案。針對食品安全事件應當制訂相應的風險交流預案,並進行預案演練。主管行政部門統籌協調所屬食品安全相關機構的風險交流活動。應當注意的是,風險交流過程應該始終貫穿風險分析過程,並且注意關鍵時刻的時間接點。

(三)加強內外部協作

聯合風險評估人、風險管理者、消費者、食品和飼料經營者、學術界和利益攸關方等,建立健全機構內以及與上下級機構的信息通報與協作機制,與有關機構或部門建立信息交換和配合聯動機制,通過有效的溝通協調達成共識,提高風險交流有效性。

(四)加強信息管理

建立通暢的信息發布和反饋渠道,完善信息管理制度。明確信息公開的範圍與內容,明確信息發布的人員、許可權以及發布形式,確保信息發布的準確性、一致性。

具體實施辦法

在風險交流實施和交流過程中還應當特別注意交流技巧和方法。在交流過程中注意風險交流的雙向原則,傾聽聽眾的需求;調查消費者或利益相關者對風險認知的概況,分析消費者對風險的可接受水平和對零風險不可能性的認知程度和容忍度。根據不同聽眾選擇他們能夠接受的交流形式、氛圍、語氣等,才能提升交流效果,化解矛盾和危機。

在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過程中,主要實施方法有:諮詢磋商、健康教育、媒體溝通、科普宣傳、危機應對。

(一)諮詢磋商

諮詢磋商是指風險信息的交換,其整個過程需要充分。比如說,在出台一個政策之初,利益相關方就應該坐下來商討政策出台的可行性,整個過程利益相關方要充分地參與,不僅能避免出現一個不合實際的政策,還能確保整個過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畫、有組織且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用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目標的一種廣泛性的教育活動。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除了相關的健康知識外,還集中於讓公眾認識風險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而風險認知則是人們主觀層面對風險的感知。我們需要明白,在風險的定義里就包含了機率、可能性、不確定性等含義,也就是說有風險不一定造成傷害,但是公眾常常將風險與現實的危害混淆在一起,這也是風險交流者常常遇到的困境。在健康教育中,我們應該讓公眾清清楚楚的明白,風險普遍存在,永遠無法消除,這一觀點也是各國政府管理者和科學界的一致看法。食品安全工作中,我們能做的不是消除風險,而是確定合理的風險可接受水平,且將食品相關風險水平掌握在可控範圍內。可以說,完全安全的食物是不存在的,就算是水,過量飲用也會導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開始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痙攣、意識障礙和昏迷的水中毒情況。

健康教育不僅可以縮小公眾對風險認識的差距,消除一些不必要的擔心和做出必要的提醒,而且還是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基礎,公眾若沒有食品安全方面相關的基礎知識,很難實現雙方信息交換的過程。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健康教育的基礎上,才能將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做得更好、更高效。

(三)媒體宣傳

就是利用不同的傳媒方式來向公眾宣傳。在網路資訊時代,媒體宣傳的影響力日益加深。在加強和改進風險交流工作中,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作用,使民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使其參與到其中,才能使宣傳工作取得更佳的效果。

(四)科普宣傳

是指利用各種淺顯的、讓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向普通大眾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套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來實現風險交流的一種模式。

科普宣傳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出版一些相關的科普類圖書和影視資料外,還可以分為線上平台科普宣傳和線下的科普活動,後續會再作介紹。

(五)危機應對

危機應對也叫公關危機處理,是指組織調動各種可利用的資源,採取各種可能或可行的方法和方式,預防限制和消除危機以及因危機而產生的消極影響,從而使潛在的或現存的危機得以解決,使危機造成的損失最小化的方法和行為。特別是在食品行業,小小的意外或者事故就會擴大到全省、全國甚至更大的範圍,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的政府和企業都應該建立起健全的危機緊急處理系統,並聚集專業化的團隊去運用新的技術全方位地有效傳播和收集信息,使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危機事件中,一般包括發現危機、確認危機、控制危機和總結危機這四個過程。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要做好識別危機的工作,儘早發現危機,才能為後面的危機處理爭取時間。發現危機後,確認危機的嚴重程度,然後做出相應的危機控制措施。在危機控制階段,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切不可保持沉默,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引導輿論走向。若不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就會出現大量謠言,最後導致不可控的情形。這就告訴我們交流溝通和信息公開是危機出現後最有力的保護傘。如若我們能在危機發生後能第一時間給公眾提供真實情況和全部情況,就減少或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時把損失控制到最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