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體徵
顱面裂依據裂隙發生的位置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症狀。Tessier 0~14號顱面正中的裂隙畸形,表現為額鼻骨發育不良、Ⅲ度的眶距增寬症伴眼眶縱軸的不平行,以及分裂鼻、上唇正中裂、齶蓋高拱等,少數0號裂可表現為眶距過狹。Tessier 1-13,2-12和3-11號裂發生於顱面的一側,其特點是1、2、3號裂從顱面中線向外側依次展開,3號裂已達鼻翼,可出現鼻翼的切跡或缺損,同時上達內眥,出現淚道異常、內眥角下移等;其骨性裂隙發生於上牙槽側切牙和尖牙間,向上穿越鼻底部到達鼻的梨狀孔邊緣,再越過鼻骨及上頜骨的鼻突之間抵達篩板下方,嚴重者眼眶、鼻腔、上頜竇和口腔的裂隙連成一片。與1、2、3號裂相對應的Tessier 13、12、11號裂,多發生於眼眶的上緣,也可認為是Tessier 1、2、3號裂的向上延伸。骨裂隙主要引起單側眶距增寬症,嚴重者篩竇迷路的橫徑增寬,同時嗅溝也增寬;如伴發腦膜腦膨出,可將篩板推向下方,發生嚴重的眶距增寬症。輕度的13、12、11號裂,僅為軟組織畸形,表現為眉毛鼻側端的斷裂或向下方移位。Tessier 4,5號裂隙位於面頰部,有人稱之為面斜裂。它從唇部口角內側斜向上達下眼瞼,其共同特徵為裂隙均累及下瞼,甚至影響眼球。Tessier 4號裂的瞼缺損位於下瞼正中偏內側,而5號裂的瞼缺損則位於下眼瞼的中外1/3;骨的裂隙均起自上牙槽的前磨牙和前磨牙之間,4號裂稍偏內側,向上經上頜竇達眶下緣,但梨狀孔的形態仍保持正常;如眶下緣的裂隙較大,眼球內容物可嵌入裂開的上頜竇內。Tessier 6,7,8號裂發生於眶外側和顴上頜區,除骨的裂隙缺陷外,最主要的特徵是外眥下移、下瞼板和睫毛缺失,可有口角至耳前的裂隙畸形,還可伴有中耳發育畸形的傳導性耳聾、無腮腺、無外耳道等;Tessier認為這是一類以顴顳縫為中心的發育異常,實際上就是目前常稱之為的第一、二鰓弓綜合徵、半臉短小症、口耳裂等。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是6、7、8三型合併出現的複合畸形,與典型的Treacher-Collins綜合徵吻合。
用藥治療
重度0-14號裂的嚴重眶距增寬症,應進行顱內外聯合徑路的眶周截骨內移術。特別對眼眶縱軸不平行的嚴重畸形,因兩眼眶向外傾斜,建議在行眶周矢狀截骨的同時,作鼻正中至齶板中央的劈開(bipartition),額鼻中央進行近乎楔形的骨塊截除,使截開的骨性眼眶由外傾的位置,向中央旋轉靠攏。輕、中度的畸形可進行軟組織的修復和局部植骨手術。4,5型顱面裂的較小患者以修復軟組織裂隙為主,如V-Y成形、多個Z字改形等,修補手術時應注意避免損傷淚管(圖2,3)。
眶-上頜骨的裂隙一般建議在青春期後進行修復。單純1、2、3號裂隙引起的齒槽裂和梨狀孔邊緣的骨隙,有明顯凹陷者可予植骨或移植人工骨替代材料。軟組織畸形較嚴重者如半鼻缺損,可用額部轉移皮瓣或額部擴張後皮瓣進行半鼻再造;輕度的軟組織畸形如鼻翼缺損或局部的軟組織凹陷,可用鄰近皮瓣等整形外科原則進行修復。複合1-13、2-12、3-11號裂隙的骨組織畸形主要為單側的眶距增寬症,可進行單側顱內外進路的眶周截骨術以移動眼眶,但應注意對眶內側骨裂隙的處理;如伴有腦膜腦膨出,則應回納腦組織,結紮和修補硬腦膜,並作必要的植骨(圖4,5)。
飲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
2、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預防護理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注意生活細節,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病理病因
顱面裂的發生主要與胚胎髮育期顱面部各突起的融合異常有關,一般發生於胚胎的第6至第9周。影響顱面各突起融合的因素有:遺傳因素、放射線照射、母體感染、母體的代謝失衡、母體孕期曾套用抗驚厥藥、抗代謝藥、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安定類藥物等,但目前尚沒有確切的致病模式。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
頭顱X線正位片(後前位);頭顱CT斷層掃描。
發病機制
臨床上有各種顱面裂的分類法,如美國齶裂修復協會分類法、Karfik分類法、Van der Meulen分類法等。在各種分類法中以Tessier的顱面裂分類法有較好的臨床實用價值,因而被廣泛接受(圖1)。
Tessier的分類法,以眼眶為中心,用數字列出各種顱面裂的類型。數字從0號至14號,從中線開始,以眼眶為中心,右側順時針計數,左側逆時針計數。0號與14號裂在中線匯合,實際上與面中裂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