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神經疾病

三叉神經痛與傳導面部感覺到腦的三叉神經(第Ⅴ對顱神經)功能異常有關。 由於這種疼痛是短暫的、發作性的,因此經典的止痛藥通常無效。 藥物與治療三叉神經痛類似,卡馬西平、苯妥英、巴氯芬和抗抑鬱藥有效。

概述

十二對顱神經從大腦發出後直接分布到頭面部不同部位。

資料

管理聽覺及維持平衡功能的第Ⅷ對顱神經外,第Ⅲ到第ⅩⅡ對顱神經支配眼球、舌、顏面部和喉部的運動,第Ⅴ和Ⅸ對顱神經接受來自顏面、舌和喉部的感覺。第Ⅰ對顱神經是感覺氣味的嗅神經,第Ⅱ對顱神經是視神經,或視覺神經。任何一對顱神經疾患都能產生嚴重的功能缺損,但以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和貝爾面癱最為常見。

疾病類型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與傳導面部感覺到腦的三叉神經(第Ⅴ對顱神經)功能異常有關。
表現為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產生反覆發作性的劇烈的刺痛,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任何年齡的成人均可患原發性三叉神經痛,但老年人更常見,其原因尚不清楚
症狀
三叉神經痛可自發出現,但常因觸及頭面部的某一特殊部位(即觸發點)而誘發,或由刷牙、咀嚼等動作而引發,是一種反覆突然發作又突然終止的閃電樣劇烈疼痛。可發生在顏面下份任何部位。最常見的是面頰、鼻、下頜等處。一天內疼痛可反覆發作達100次以上甚至多至無法計數。
診斷
雖然沒有鑑別原發性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特異性試驗方法,但這種疼痛具有特徵性易於診斷。此外還需排除其他引起顏面疼痛的病因,如下頜、牙齒、鼻竇的疾病,或腫瘤、動脈瘤對三叉神經壓迫所致的繼發性三叉神經痛。
治療
由於這種疼痛是短暫的、發作性的,因此經典的止痛藥通常無效。但是其他藥物,特別是一些抗癲癇藥物(能穩定神經細胞膜)也許有用。首選卡馬西平,如果卡馬西平無效或有嚴重副作用,也可選用苯妥英鈉。在某些病例中巴氯芬和一些抗抑鬱藥也有效。常見自發緩解,但在間隔長時間後又復發。
如三叉神經痛是由異位血管壓迫鄰近腦組織的神經所致,可用手術解除壓迫,這樣至少在幾年內可以緩解疼痛。對那些藥物不能緩解疼痛,也不適宜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可用酒精注射神經暫時阻斷神經功能。若神經阻滯法有效,可切斷神經或注射藥物永久性地破壞神經。但這種治療措施可永久遺留面部不適感覺,因此這是最後的選擇。

舌咽神經痛

舌咽神經痛是一種較少見的神經疾患,是局限在舌根或咽壁的反覆發作的劇烈疼痛,可放射至同側耳部。
舌咽神經痛通常40歲後發病,男性多於女性,病因尚不清楚。
症狀
疼痛性質類似於三叉神經痛,是短暫的、發作性的劇痛,可因吞咽、咀嚼、講話、哈欠等動作誘發。疼痛可持續數秒至數分鐘,通常只影響一側。
治療
藥物與治療三叉神經痛類似,卡馬西平、苯妥英、巴氯芬和抗抑鬱藥有效。若上述藥物無效,可採用神經阻滯或舌咽神經根切斷術。

面癱

面癱(貝爾麻痹)是面神經功能異常導致的一側面肌突然無力或癱瘓。
面神經是支配面部肌肉的顱神經,引起面癱的病因不明,可能與面神經受病毒感染致局部神經組織腫脹、神經牽拉受壓或血循環障礙有關。
症狀
突然起病,在面癱出現前幾小時可有耳後疼痛。癱瘓局限於一側面部,程度不等,可在數小時至1~2天內達高峰。癱瘓側面部平坦無表情,伴有麻木、沉重感,而且感覺好像面部被扭曲,但實際上感覺仍然正常。當面部上份受累時,常出現受累側閉目困難。少見的情況下,面癱可以影響到涎腺、淚腺分泌、味覺等功能。
診斷
面癱總是影響一側顏面(上、下面部),癱瘓突然發生。而腦卒中所致的面癱常局限於顏面下部,並伴有上、下肢無力。
其他引起面癱的疾病很少見,常緩慢起病,它們有:腦腫瘤壓迫、病毒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拉姆賽·亨特綜合徵)、中耳乳突感染、萊姆病、顱底畸形等。可通過病史、血液化驗,X線、CT、MRI檢查排除上述疾病。現尚無專門用於面癱的檢查。
治療
面癱沒有特殊治療措施。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在症狀出現後2天內連續使用1~2周或許有效。但這是否能減輕疼痛並促進恢複目前尚沒有可靠的結論。
如果眼瞼不能閉合,可每隔幾小時使用潤滑眼藥或眼罩保護眼睛,按摩癱瘓面肌有助於恢復。如果面癱持續6~12個月或更長時間,可考慮外科手術將健康神經(常取舌下神經)移植到麻痹的面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