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本義
蹙(cù)眉,皺眉
注音
pín pín
顰字探源
顰是把眉頭皺起來,是一種病態美。具有這種相貌特徵的女子,在唐朝以前極為少見,知名的只有西施一人,唐朝之後卻廣泛見於青樓女子當中。涉及這些眉毛顰蹙的青樓女子的詩詞、圖畫比比皆是。李白、李涉、唐寅都有非常優美的詩篇傳世,李白詩集《閏情》中的一首,名字叫《怨情》全詩如下: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李涉:(代表作)《聽歌》全詩如下:颯颯先飛樑上塵,朱唇不動翠眉顰。 願得春風吹更遠,直教愁殺滿城人。唐寅美不勝收的《一剪梅。雨打梨花》全詩如下: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漫興十首》之五更為黛玉的名、字、別號提供了可尋之跡。全詩如下:平康巷陌倦遊人,狼借桃花病酒身;短夢風塵千里笛,多情弦索一床塵。黃金誰買長門賦,黛筆難描滿額顰,惟有所歡知此意,共燒高燭賞余春。可見這種具有“顰蹙”相貌特徵的女子在唐朝以及唐朝之後的青樓女子當中是何其多見。
從唐朝開始佛教在中國得到大力發展,佛教里有專門管藥品的藥王菩薩,是一個很重要、很隱秘的角色。在清朝,一般人都知道有這么一位菩薩,但了解的人很少。在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姊弟逢五鬼》,趙姨娘就問馬道婆:"前日我送了五百錢去,在藥王跟前上供,你可收了沒有?”在清朝貴族家庭,服藥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在第三回,大家一看見林黛玉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立即問她平常吃什麼藥。"或許“顰蹙”這種相貌特徵與某種印度商品有聯繫。
顰字在佛經里也是一個重要字眼,並且對這個字作了專門解釋。原文如下:蹙眉作顰。亦並也。眉並一處。《大寶積經》認為“顰眉”婇女應當快受樂。原文如下:汝今面目如青蓮 ,云何顰眉不暢適 ,今此婇女甚殊特 ,微妙清淨等諸天, 各各善解諸伎術,歌舞音樂悉能通 ,汝應與此相娛樂 ,云何憂愁如毒箭?汝今應當快受樂,非是憂愁苦惱時。《成實論》認為“有觸常在身內”因而出現“疼痹。顰呻。饑渴。”等症狀。原文如下:或從劖刺。或因鞭杖。生異種識。或有觸常在身內。非如寒熱等從外假來。所謂猗樂。疲極。不疲極。若病若差。身利。身鈍。懶重。迷悶。瞪瞢。疼痹。顰呻。饑渴。飽滿。嗜樂。不樂。懵等諸觸。各生異識。《佛本行集經》說“顰眉”的人喜歡弄嬰兒、弄鳥、左顧右盼、長噓嘆息、好動等等,說得很準,與描寫林黛玉的許多情節非常吻合。原文如下:或弄嬰兒。或弄諸鳥。或復行步。顧盻左右。或復顰呻長噓嘆息。或以腳指傍畫於地。或歌或舞。《妙法蓮華經》認為應當忍受顰蹙之人的惡口。原文如下:惡口而顰蹙 ,數數見擯出, 遠離於塔寺, 如是等眾惡 ,念佛告敕故, 皆當忍是事 。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說佛所囑法。《妙法蓮華經》認為“顰蹙而懷疑惑”佛經的人要受罪報,原文如下: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或復顰蹙,而懷疑惑,汝當聽說,此人罪報。 ……其人命終,入阿鼻獄, 具足一劫, 劫盡更生,如是展轉,至無數劫, 從地獄出,當墮畜生, 若狗野乾, 其影瘦,黧黮疥癩,人所觸嬈, 又復為人,之所惡賤, 常困饑渴, 骨肉枯竭,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斷佛種故,受斯罪報。
由此可見黛玉曰“顰顰”“的淵源可以追溯至佛經或印度商品,寶玉所說“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並非虛言,估計之前有精通佛經的人或者佛教中人指點過他。
文學史評價
林黛玉出身於“清貴之家”,由於小時父母鍾愛,比較任性。後因父母早喪,寄居賈府,孤苦伶仃。環境的齷齪勢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備”,為保持自己純潔的個性,她始終“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並且常以“比刀子還利害”的語言,揭露周圍不合理的現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於她和賈寶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視封建文人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鬢廝磨的賈寶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賈寶玉之間的真摯感情,成了她能在這個勢利環境中生活下去的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斷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這個黑暗的社會表示最後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們看到一種新型婦女的思想意識的萌芽。林黛玉是一個美麗而才華橫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賈府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許,在那人際關係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賈寶玉成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於對賈寶玉的愛情中。她並沒有為了爭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於環境,也沒有適應家長的需要去勸告賈寶玉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話語揭露著醜惡的現實,以高傲的性格與環境對抗,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對自己命運的悲劇感受。她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和純潔的愛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