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視哲

1946年 1947年 1962年

顧視哲 字明理
1894年 出生於邳州小薛村一個書香世家 小薛村顧氏和大顧家村顧氏系一脈
1916年 (民國五年)考取徐州江蘇省立第七師範
1919年(民國八年)第七師範畢業考取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求學期間與孫中山秘書陳佩忍發起組織"蘭社"宣傳三民主義
1924年 東南大學畢業投筆從戎 追隨孫中山先生 致力國民革命 北伐戰爭討伐孫傳芳、吳佩孚屢立戰功 深受
周恩來的青睞與器重
1926年底 北伐軍在南昌集體加入國民黨 “四。一二”蔣介石叛變革命 大肆屠殺共產黨員 顧視哲掩護邳州
籍 宋綺雲、徐林俠、宋學珍、李光春等10人脫險
任職國民政府軍政部長江船舶管理所所長 負責武漢至南京800里長江的航運工作
30年代 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積極在江西剿共 顧視哲不滿上書國民政府 文曰《"戰與和"
、“聯共與反共"》
蔣介石不理,遂摘王陽明吊於文忠肅公輓聯 “赤手挽銀河君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來何處哭英
雄” 李宗仁觀此聯 唏噓不已
1937年 “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 中國拉開了全民抗戰的序幕 長江航運管理所改制為軍事委員會陸海空聯
合後方勤務部船舶管理所 由武漢遷至重慶辦公 前方死戰 後方軍用物資運輸至關重要 顧視哲冒著槍林
彈雨親自押運物資送到各個戰區 期間在湖北賦詩抒懷“抱病楚天廢經營,下榻高賢別有情,壯志未酬死不懈
,聯合共抗日慶昇平。”
1940年5月16日 第五戰區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在南瓜店殘酷激戰中壯烈殉國 顧視哲親往弔唁 題
寫輓聯“一死挫凶鋒漢水方城懷壯志,兩間留正氣巴山夜雨吊英魂。”
顧視哲思想民主,憂國憂民 常發“反內戰”言論,抗戰勝利後調任軍事委員會陸海空聯合勤務總部調
動組組長 名義由上校晉升少將軍銜 實則有職無權 顧視哲審時度勢 急流勇退 改行從事教育事業
南京、滁縣、鳳陽等地的學校都是他的教壇
1946年 母病回鄉 還鄉團反攻倒算 逮捕共產黨員、民兵、抗屬17人準備活埋 顧視哲聞訊 以長輩的尊嚴與
威望對地方保甲長曉以利害關係,敦促放人。還鄉團遂釋放17人。
1947年 邳縣水患 散家產賑濟災民
1949年 新中國成立 投身教育 土改時積極支持 主動捐獻多餘土地與房產器物。鎮壓反革命期間任人民陪
審員
1962年 任運河中學副校長
1965年 王傑掩護民兵壯烈犧牲 書輓聯 “訓練民兵奮不顧身壯烈堪比董存瑞,捨己救人可歌可泣英雄再現
黃繼光。”
1966年 十年文革開始 遭誣陷、批鬥 被開除回家
1976年1月8日 周恩來逝世 書詩兩首:
功蓋寰宇冠古今,鞠躬盡瘁為人民。撥亂反正何所賴,中華兒女痛斷魂。
披肝瀝膽為人民,舉足輕重國事殷,資兼文武擎天柱,金梁坍塌日月昏。
1976年10月 "四人幫"被粉碎 遂命筆道
魔妖粉碎人心快,國興民望日可待。同心協力心向黨,中華崛起人寰泰。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公復出主政,揮筆對聯讚揚道
賢者任而天下服中華克定,一人用而四海從萬眾歸心。
稍後冤案得以平反 待遇恢復 雖年高耄耋 思想有加無已 每天堅持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關心集體
實業和人民 疾苦 並通過政協向縣委、縣政府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與意見,並向旅居港澳台與海外的親
友舊屬發函 以促進國家統一與國共再次合作。
1983年3月 走完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邳州政協在陳樓鄉政府禮堂為他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