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福生

顧福生

顧福生一九三五年於上海出生,在師大期間與劉國松、韓湘寧及莊頡等人共組“五月畫會”,台灣美術界掀起了突破傳統的革命性風潮。此後,部分畫家更長期居留在國外,努力實踐自己藝術創作生涯之夢,顧福生即為其中一典型範例。顧福生從巴黎轉往紐約,再到芝加哥、舊金山,他本人有著那樣華麗的家勢,他卻遠走他鄉甘於平淡,長年的堅持創作,三毛形容這個老師,淡寞而精緻。顧福生的作品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和探索不盡的省思;尤其他經常使用金銀箔、麻繩、瓦楞紙及花布等多種媒材的同時運用,使得作品產生多樣趣味和東方特質的美感。

個人簡介

油畫 少婦像油畫 少婦像

顧福生一九三五年於上海出生,在師大期間與劉國松、韓湘寧及莊頡等人共組“五月畫會”,台灣美術界掀起了突破傳統的革命性風潮。此後,部分畫家更長期居留在國外,努力實踐自己藝術創作生涯之夢,顧福生即為其中一典型範例。

顧福生也是顧祝同將軍的二公子。

他的繪畫風格有著名的藍色抽象人體,以及不同材質的拼貼畫面,多喜用彩度高、鮮亮的點綴顏色。畫面構圖多充滿緊湊的節奏感。1961年12月14日, 顧福生以作品「脹」獲得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的榮譽獎。

他曾是名作家三毛在青年時期的油畫老師,並推薦三毛髮表第一篇文章在「現代文學」。三毛的文章中描寫過他的個性與畫室景觀。他的好友,亦是台灣作家,白先勇,曾評論顧福生的畫為「完全以人為中心,富有文學性,而且具有悲劇精神.

人物生平

顧福生顧福生

(1935-)出生於上海顯赫的將軍家庭,十三歲來台,少年時代與台灣文壇重要的小說家白先勇、陳若曦等人交遊甚篤,受當時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以自我剖白的藝術思想為創作中心。顧氏於1958年畢業於師大美術系,加入“五月畫會”時期,以自畫像或變形拉長的人像人體的靜觀風格為主,作品呈現存在的困境,表現高度的憂鬱,以舒解內心的世界,好友白先勇稱之為顧福生的“青色時期”。1961年他的作品“脹”獲“第六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榮譽獎,並首次個展於台北新聞大樓。1961-1962年顧福生在法國,個性拘謹的他,流浪者的心靈更為強烈,突破單一素材的表現,開始加入拼貼的多重質感,畫面形式朝抽象風格發展。1963年轉至紐約,又恢復“人”的體裁,畫面色彩明亮,人物翻滾流動略顯都會焦慮。1974-1989年居舊金山,和好友合辦草莓山莊出版公司,傾注於封面與圖案的設計。顧福生的作畫生命從不間斷,藝術鮮少表現視覺的客觀認識,著重追求性靈的解放與各階段生命成長的變化語言。

顧福生與三毛

三毛國中時因受無聊可惡的數學老師懲罰,自閉了數年。三毛是個很要強的人,儘管父母用心良苦,送她學插花、師從名師繪畫。。。但都沒有使她走出心靈的枷鎖。此時的倔強,自然逼迫得她的父母都要瘋掉。所以,當她的作品第一次發表,父母先是驚愕,後是淚光一閃。可以想像,父母對顧福生——拯救了女兒的人的感激。 許多年過去了,半生流逝之後,三毛才敢講出:初見恩師的第一次,那份『驚心』,是手裡提著的一大堆東西都會嘩啦啦掉下地的『動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麼叫做一見鍾情,那一霎間,的確經歷過。」〈三毛──《我的快樂天堂》〉

這個「青色」的藝術家,個子不高,有一張青春俊秀的臉孔,他安靜、誠懇,是台北文藝圈知名的美男子,難能可貴的是,他作畫的時候專心俐落,為人可親善良。三毛學畫十個月後,顧福生決定要去巴黎,那是那個年代的畫家最想圓的夢,到世界的中心,到巴黎看最著名最好的畫,即使是在巴黎窮困的住在小閣樓畫室,也是心甘情願的。顧福生從巴黎轉往紐約,再到芝加哥、舊金山,他本人有著那樣華麗的家勢,他卻遠走他鄉甘於平淡,長年的堅持創作,三毛形容這個老師,淡寞而精緻。

在不經意之中,顧福生影響了一個人的一生。

顧福生把她的處女作送到白先勇的《現代文學》發表。勸她走入人群,將她介紹給作家陳若曦。

從三位藝術家老師到白先勇、陳若曦這些亦師亦友的寫作同業,三毛這樣一個失學少年,卻成為最理想、最美好時代、最有才華的一批人所教養出來的作者,命運安排,不可思議。

作品風格

顧福生顧福生

他一向不喜多言與敏感而內向的特質轉而向繪畫上抒發。他藉由繪畫,將生命中一切不可言傳的愛、欲、想、念,傳達與記錄起來。“人”是其創作中最主要的題材,人際的聚散離合、人性的複雜多樣、人體的神秘愛欲以及人生的夢幻現實等,皆納入了他想表達的主題中,顧福生的作品在顯示出他的中國背景,儘管他的作品並非以傳統中國藝術方式呈現。顧福生的作品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和探索不盡的省思;尤其他經常使用金銀箔、麻繩、瓦楞紙及花布等多種媒材的同時運用,使得作品產生多樣趣味和東方特質的美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