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於武術世家,8歲起隨父親顧椿學拳,14歲從師公議拳名家范承德先生,1969年經范師父推薦拜太極拳大師王新午(師承許禹生、紀子修、吳鑒泉——當代太極拳代表人物)高足太極拳名家申子榮為師,學習王新午傳吳式太極拳老架、混元一氣功、岳氏八翻手,精研太極推手深得其要。1983年挖掘整理了王新午傳統108式太極拳的拳法、拳架、拳理,並創編了王新午48式競賽套路和32路表演套路。他的論著在【中華武術】等多種雜誌發表。由於他學拳嚴謹認真,待人謙篤和易,故深研太極更具新義。
他演練的拳架剛柔相濟,行雲流水,瀟灑自如,舒展大方,旁觀者無不心曠神怡。在各地與人推手研討無不得心應手,對方感到只能推到他的皮毛和衣服上,毫無著力之點,他發人時對方感覺不到他的力,只能感覺到一股無形的勁便出去數米,身上毫無疼痛感覺,做到了化人於無形,發人於無意,輕拿輕放,對方無不心悅口服。在各地與人交流為武林高手所欽佩,通過交流把王新午太極拳推廣到京、江、浙、滬、遼等地。多年來他義務授藝,培養出大批太極拳人才
由於他把太極拳提升到太極文化、藝術、美學、哲學和醫學去研究,起到了健身和和諧作用,對太極拳的普及提高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故傳收入《當代中華武壇精英名錄》、《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和《中華太極人物誌》等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