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草(顛草)
唐 書法家 張旭 時號“顛張”,僧 懷素 承 旭 自稱“醉素”,兩人善草書,世稱其草書為“顛草”。亦泛指縱橫奔放的狂草。 唐 懷素 《律公帖》:“ 律公 能枉步求貧道顛草,斯乃好事也。”《宣和書譜·張旭》:“﹝ 張旭 ﹞嘗言初見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知筆意,及觀 公孫大娘 舞劍,然後得其神,其名本以顛草,而至於小楷行書,又復不減草字之妙。” 呂更榮 《中國書法簡史》第八講(一):“他的書法自 顏 柳 入二 王 ,楷法精絕,尤工顛草,筆跡雄強。”
書名
《聊齋志異》[卷·六]◎冷生◎冷生
平城冷生,少最鈍,年二十餘,未能通一經。忽有狐來與
之燕處,每聞其終夜語,即兄弟詰之,亦不肯泄。如是多日,
忽得狂易病,每得題為文,則閉門枯坐,少時譁然大笑。窺之,
則手不停草,而一藝成矣。脫稿又文思精妙。是年入泮,明年
食餼。每逢場作笑,響徹堂壁,由此“笑生”之名大噪。幸學
使退休,不聞。後值某學使規矩嚴肅,終日危坐堂上。忽聞笑
聲,怒執之,將以加責,執事官代白其顛。學使怒稍息,釋之,
而黜其名。從此佯狂詩酒。著有《顛草》四卷,超拔可誦。
異史氏曰:“閉門一笑,與佛家頓悟時何殊間哉!大笑成
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學師孫景夏往訪友人,至其窗外,不聞人語,但聞笑聲嗤
然,頃刻數作。意其與人戲耳。入視,則居之獨也。怪之。始
大笑曰:“適無事,默熟笑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