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題龍陽縣 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 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 ,滿船清夢壓星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龍陽縣:即今湖南漢壽。
②青草湖:位於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與洞庭湖一脈相連,所以,詩中又寫成了“洞庭湖”。
③湘君:堯的女兒,舜的妃子,死後化為湘水女神。
④天在水:天上的銀河映在水中。
白話譯文
秋風勁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許多,一夜愁思,湘君也應多了白髮。
醉後忘卻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夢中,我臥在天河上。
作品格律
這首七言絕句的用韻方式為首句入韻平起式;其韻腳是:下平五歌(平水韻)。
西風吹老洞庭波,
○○⊙●●○△
一夜湘君白髮多。
●●○○●●△
醉後不知天在水,
●●⊙○○●●
滿船清夢壓星河。
⊙○⊙●●○△
(說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篇是元末明初詩人唐溫如的作品。藉助於這樣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絕句,讀者所能體悟到的,是詩人特有的精神風貌。這首詩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畫像,讀過之後,詩人的精神風貌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詩題中的“龍陽縣”,即今湖南漢壽。“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詩題中說“青草湖”,而詩中又寫“洞庭”,是兩水相連相通的緣故。
這是一首極富藝術個性的紀游詩。一、二兩句,詩人即把對歷史的追憶與對眼前壯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巧妙地結合了起來,以虛幻的神話,傳遞出真實的感情。“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兩句中一個“老”字不可輕易放過。秋風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與春日中輕漾寧靜的碧水比較,給人一種深沉的逝川之感。詩人悲秋之情隱隱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說,而塑造了一個白髮湘君的形象,發人深思。傳說湘君聞帝舜死於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夠悲切的了。而此時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髮。這種新奇的構想,更使人可以想像到洞庭秋色是怎樣的觸目驚心了。客觀世界如此,詩人自己的遲暮之感、衰頹之意,自然盡在不言中了。一個“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謂達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再看三、四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入夜時分,風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湖邊客船上,詩人從白天到晚上,手不釋杯,一觴一詠,怡然自樂,終至於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覺,漸漸地滲入了詩人的夢鄉。他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盪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詩人將夢境寫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話般地誘人。然而,“此曲只應天上有”,夢醒時,留在心上的只是無邊的悵惘。一、二句寫悲秋,未必不伴隨著生不逢時、有志難伸的感慨;後兩句記夢,寫出對夢境的留戀,正從反面流露出他在現實中的失意與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與一、二句情趣各別,內里卻是一氣貫通、水乳交融的。
這兩句對夢境的描寫十分成功:夢境切合實境,船在天上與天在水中正相關合,顯得真實可信;夢無形體,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把幻覺寫得如此真切;從夢境的清酣,不難覺察出詩人對於擺脫塵囂的愉悅,記夢而兼及感情,則又有暗中傳神之妙。古代寫夢的詩不少,但像這首詩這樣清新奇麗而又含蓄豐富,卻是並不多見的。
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筆調輕靈,無一筆粘著,是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主要特色。詩人著意於真情實感的表現而並不拘守於形貌之似,因而寫來不拘一格,超塵拔俗。無論寫景敘夢,都有虛有實,惝恍迷離,詩境之縹緲奇幻,構思之新穎獨特,為前人詩作所少見。
名家點評
“長久湮埋在沙礫中的明珠”——程千帆《從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看詩人的獨創性》
反常合道,奇趣橫生——李元洛《楚詩詞藝術欣賞》
作者簡介
唐珙,字溫如,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元末明初詩人,《全唐詩》誤為唐人。珙豪於詩,生平僅略見於《御選元詩》卷首《姓名爵里》、《元詩選補遺》小傳。
《大雅集》、《元詩體要》、《列朝詩集》、《御選元詩》等選錄其詩數首,清·錢熙彥《元詩選補遺》編錄其詩八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