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竹[鄭燮詩作]

題畫竹[鄭燮詩作]
題畫竹[鄭燮詩作]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燮還曾因民間疾苦,寫過一篇墨竹圖題詩,寫出了民間的疾苦,竹子較細,清脆,不符合常規,這個體現了他別具匠心的思想和為百姓著想的品質。

基本信息

原文

題畫竹二首

其一

兩枝修竹出重霄,幾葉新篁倒掛梢。

本是同根復同氣,有何卑下有何高!

其二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題畫竹

鄭燮

且讓青山出一頭,疏枝瘦乾未能遒。

明年百尺龍孫發,多恐青山遜一籌。

解說

一生的付出。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於世,尤以畫竹為佳。“四十年來”告訴我們板橋畫竹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的。畫竹成了他展示生命的一種方式。任何一項技術或藝術都值得人去做一生的追求。也只有把一項技術或藝術作為一生的追求,才可能達到它精純的狀態。這項技術或藝術也才能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畫竹枝”似乎不是一項高深的技藝,但板橋卻用一生的思想情感傾心於它,因此,他才對畫竹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才畫出獨具一格的竹子。技藝的精進,不僅在於生命的投入,還在於生命投入的方式。做和思就是生命之投入方式。“日間揮寫夜間思”就是板橋畫竹的生命投入方式。有了日間的揮寫,加上夜間的沉思,板橋才感悟到了畫竹的真諦,才畫出了竹枝的神韻。

我們的教學是不是也要用一生的生命來投入,進入“日間教來夜間思”的生命狀態,

無技巧的境界。從冗繁到清瘦,可以看出板橋對畫竹領悟的過程。可以想像,剛開始畫竹,他是把竹枝的一枝一葉都要畫出來的,所謂“一枝一葉總關情”。但這樣的表現只能是自然的忠實的複製和描摹,最高境界只是逼真而已。而非能表現竹子的精神,表現作者對竹子意義的獨特理解,從而達到藝術化的境界。“清瘦”可以說是板橋對竹子意義特有的發現,這種發現的表現就成了一種藝術風格。這種風格既有屬於竹子的天然素質,有傾注了作者的情思。也許清瘦的竹子不那么像自然界的竹子,畫著畫著,對過去的純描摹而言似乎是“生”了,但這卻是一個更高的創新的“熟”的境界。可不可以這樣說,藝術的創造只有當我們在一個階段以後感覺到了“生”,才能進入另一個“熟”的天地。生,其實是對當前自我的否定,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不斷否定自己,不斷上升,以臻完美。

作者背景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傑出的畫家、書法家、文學家。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孰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范縣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饑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欠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堂。鄭燮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東封書畫史"。徐悲鴻先生讚譽其是“中國三百年來最卓越的人物之一”。

鄭燮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廖廖幾捲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的書法揉合行書、草書,自成一體,自號“六分半書”,後人稱為“板橋”體。

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