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東林寺元祐上人院

廬阜東林寺,良游恥未曾。 東林寺:寺名。 廬阜:廬山。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題東林寺元祐上人院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黃滔
【作品體裁】五律

作品原文

題東林寺元祐上人院
廬阜東林寺,良游恥未曾。
半生隨計吏,一日對禪僧。
泉遠攜茶看,峰高結伴登。
迷津出門是,子細問三乘。

詞語注釋

東林寺:寺名。在今江西廬山。晉太元中,慧遠法師在江州刺史桓伊資助下建成。唐會昌三年寺廢,大中三年復修。宋改名太平興國寺。解放以來,經過修葺,已成為廬山古蹟之一。參閱《全唐文》卷二六四李邕《東林寺碑序》。
廬阜:廬山。南朝梁劉孝綽《酬陸長史倕》詩:“廬阜擅高名,岧岧凌太清。”唐孟浩然《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林寺以詩寄之》:“江路經廬阜,松門入虎溪。”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劉慎虛》:“﹝劉慎虛﹞後欲卜隱廬阜,不果。”
迷津:佛教語。指迷妄的境界。唐敬播《序》:“廓羣疑於性海,啟妙覺於迷津。”《醒世恆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望羅漢指示迷津,救拔苦海。”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要他們識破迷津,那便回頭是岸。”

作者簡介

黃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出身貧寒,志向遠大。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東峰書堂(今廣化寺旁)苦學,唐鹹通十三年(872)北上長安求取功名,由於無人引薦屢試不第,直到唐乾寧二年(895)才考中進士。其時藩鎮割據,政局動盪,朝廷無暇授官,及至唐光化二年(899),黃滔才被授予“四門博士”的閒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